仇校长说:“1968年我从七宝中学高中毕业后,先是去农村插队,后来当了乡村学校的代课教师。40年的从教生涯,如果要算有点成绩的话,那便是‘坚守、创新、担当’。”
这份坚守、创新和担当,成了一份非常宝贵的教育财富——把“视人为人”作为教育的起点,把“以人为本”作为教育的价值取向,把“教人成人”作为教育的追求目标。
人文情怀充盈校园
仇忠海说:“几十年来,我一直用三句话来指导着自己的工作。一是与人为善,不管教师、家长、学生,我都以诚相待;二是成人之美,尽自己的努力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三是常怀感激之心,对别人给我的点滴帮助都放在心里,而且涌泉相报。”
在七宝中学教育集团核心学校的教职工里,如今有54对夫妻。1998年教师节前夕,仇校长策划了一场特殊的活动——为全校12对青年教师办集体婚礼。为了让这次婚礼变得更有意义,学校特意安排让这12对年轻夫妇与12名困难学生结对,资助他们一笔善款帮助他们完成学业。“学校的大家庭牵连着一个个教师的小家庭。夫妻教师为学校增添了正能量,因为他们有共同语言,有着共同的职业认同,能体谅对方的工作特点和工作辛劳。”2008年教师节,仇校长又准备了两场教师答谢会。第一场是请10年前参加过集体婚礼的12个幸福家庭共庆结婚纪念日,第二场是七宝中学54对教师夫妻“夫妻同林鸟,幸福在七中”的答谢聚会。
1998年的那场特殊婚礼,既温馨又充盈着浓浓的人文情怀。1999年教师节前夕,仇忠海在一次会议上提出了“怎么让教师节过得更有意义”的问题,并提议将一年一度的“教师节”过成“爱生节”。他说:“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关爱,就是老师所能收获的最大厚礼,这是老师们达成的共识。”于是,在1999年教师节那天,七宝中学的老师们拿着学校发放的50元礼金,为那些贫困学子送去了礼物。当天,全校老师一共走访了248名学生。
引领教师不断思索
用教育部校长培训中心原主任陈玉琨教授的话来说,仇忠海校长所追求的“人之为人”的教育是“真教育”,他在“全面发展,人文见长”办学思想指导下的教育探索与实践,是在办“清醒的教育”。陈教授说,“一个校长如果有了历史使命的自觉担当、教育规律的深刻把握、与时俱进的办学思想、‘先忧后乐’的人生追求,取得成功都是可以期待的。”
仇忠海校长从教40年的丰硕成果,印证了陈玉琨教授的“成功校长”的标准。
学校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根据地,如果说校本培训为教师学习和借鉴外来专家提供了信息平台,那么主题文化节则为教师履行和反思其教育教学理念提供了实践的舞台。因为在这些节日的策划、商议、指导和组织中,教师需要扮演除了教学之外的不同角色,而每一种身份都可能面临新的挑战。这些新问题的出现无不激发了老师们的求知欲,促使教师不断思考,力求用智慧来解决实际情景中的问题。
比如,在读书节和艺术节中,仇校长会要求教师和学生一起参与比赛和评比。教师也需要读经典名著、品书中人生,拓展自己的教育理念和人文情怀。“我们发现教师特别喜欢读一些具有实践指导意义和容易引起共鸣的书籍,例如心理辅导类的、名人传记类的,这些书籍为教师积累教学理念和教育方法提供了一个台阶。教学的有效不仅仅需要学科教学方法的有效,还需要心理学特别是教育心理学的支持。有些教师通过阅读国外文献,了解到形成学业不良的原因是多样的,有生理原因造成的学习障碍,有家庭教养方式造成的,还有的是学习习惯造成的,教师们便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因材施教,这就大大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仇校长说。
充分绽放学生个性
在七宝中学,很多同学会亲切地称呼仇忠海校长为“海哥”,这足见仇校长的人格魅力。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学生会主席何海燕是七宝中学2012届毕业生。她回忆起在七中的难忘经历时,特别感怀学校在她成长时给予的理解、包容、尊重、引导。她说,在七宝中学从不担心自己的个性会被嘲笑,理想会被埋没,无论是在文化节日舞台上的尽情绽放,还是在人文讲座中与文化名人的思想交锋,抑或是在高端实验室里发展创新意识与动手能力,都能感受到学校为学生培育起的成长土壤。“感谢仇校长对人文教育的坚守,感谢所有老师对岗位的坚守,也感谢一代代七中人对这片沃土的坚守。”何海燕深有感触地说,“七中不在乎你是谁,只要你愿意在这里,都能拥有探索的翅膀,飞往银河星系,飞向灵魂深处。七中很在乎你是谁,因为只有你认识了自己的价值与潜能,才能飞得更加坚定、更有力量。”
学校文化节是学校文化的综合体现。2005年开始,仇忠海决定每年设计和安排八个主题文化节,包括体育节、艺术节、狂欢节、科技节、感恩节、“爱生节”、班主任节和读书节。
仇校长解释说:“每个节日都是精心设计的,使其富有不同的文化追求和教育内涵。”比如说,把体育节放在三月份,是因为三月万物刚刚开始复苏,通过运动激活学生的身体,让学生充满活力,以饱满的姿态进入学习状态;把狂欢节放在三月份最后一周的周五、周六和周日,是因为到了四月份大部分学生要进入高度紧张的学习状态,高一、高二要迎接会考,高三要开始准备高考,学生在三天的狂欢节中“摆摊头”、把教室装扮成“鬼屋”或咖啡屋,配以风格迥异的节目,学生就能释放压抑的情绪,缓解迎考带来的压力。
不把学生“内力”榨干
为什么不争分夺秒地抓“学习”,而要热衷和坚持不懈地营造别样的特色校园文化呢?仇校长的回答说,这是今天在许多学校的办学实践中都会面临的挑战,也是作为这个时代的教育工作者必须承担的责任。
首先,七宝中学在开展文化建设的同时,依旧有条不紊地开展教学工作,力求在最少的时间内争取最有效的教学。大家都看到,学校教学质量不但没有下降,反而在稳步提升。教育的目标应该是人的发展,因为各方面的素质不仅仅可以齐头并进,还能相互促进。
其次,学校要善于让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发展,潜能得到激发。好学生的标准是能不能成“人”,高中不是其是否已经成“人”的最终阶段,不能把学生的“内力”压榨得一干二净,而要为学生潜力的发挥打造基础。合作、交流、领导和表现,是一个人能否在社会上生存的四大基本技能,可以说,七中学子在学校得到了综合的锻炼和发展,他们的发展会更具有持久力和生命力。比如,有一位学生只考了个二本院校,他考试成绩不是最好的,但是当全班为在学校文艺会演上的节目而苦闷的时候,他大胆地站了出来说:“要是相信我,就由我来负责这个节目。”结果,他出色的音乐指挥特长使班级获得了全校会演一等奖,一年后他还被大家选为班长。这个例子说明,学生的成就不仅仅来自于考试成绩,任何一个突出的表现就可以成就一次辉煌,而这一次辉煌可能就是成功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