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此,上海市“十佳”班主任、延安初级中学英语老师郑皓亮说,初中的学业难度肯定比小学有所提升,学生也开始出现多元智能的特点,但无论是孩子还是父母都应该用科学的态度来看待“退步”。“只看分数的上下浮动,仍然是唯分数论。”
先问孩子适不适应
分数“倒退”未必就是退步。“从不同小学升入不同中学,形成不同的班级,分数的可比性是很弱的。”郑皓亮说,部分学生在暑假里“超前学习”效果会体现在第一次初中期中考试之中,让学生成绩出现差异。“‘抢跑’或许短期有效,但未必长期效果就佳。初中学习更看重掌握一套自主管理的学习方法。”
郑皓亮建议:“与其质问孩子为何成绩下降,不妨问问他是否喜欢目前的学习状态,半个学期的学习有什么收获。”进入初中,学习自由度增加了,老师无论是学习还是行为规范都不像小学那样紧迫盯人,正确的学习方法和自控能力就非常重要。
挖掘孩子特长和兴趣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独一无二”的智能会逐渐在初中显现出来,并走向个性化,人的社会分工也逐渐体现出来。比如,有人擅长理科学习,有人在艺术上有天赋。郑皓亮提醒,父母不要一味地追求成绩的高低,应该多关注孩子的个性发展,试着去了解他们真正喜欢什么、适合什么,并引导孩子学会
避免五个学习误区
面临课程难度提升,学生该如何学?郑皓亮指出了学生和家长的五个误区——
误区一 完美作业
部分家长习惯为孩子检查作业,并将它订正成没有错题的“完美作业”上交给老师,这会让作业的功能无效化,无法让老师在批改的过程中发现学生的薄弱环节。因此,预初年级的学生家长陪伴孩子做作业,只需督促他按时完成作业、注意书写规范即可。
误区二 不记笔记
家长可以通过观察孩子的课堂笔记来考查他的课堂效率。如果笔记记得翔实又有重点,那可以从一定程度上说明孩子的课堂学习效率较高。其次,家长可以告诉孩子如何记课堂笔记:只记“不懂的”和“有难度的”内容。
误区三 错题不看
知识需要正确的积累,因此,错误是否真正被订正过来,是学生需要关注的问题。学生要意识到,制作错题集并不是老师布置的任务,而是课余时间里面温故知新、查遗补缺的好方法。
误区四 参加补习
一看成绩“下滑”,不少家长就急吼吼地送孩子去上校外补习班。但是上不上补习班,应该是学生自己说了算。如果学生不想去,家长硬逼他去,反而越补越差;如果学生自愿参加,也可以让他在试听后再做决定。 本报记者 马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