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2:每周聚焦/新民教育
     
本版列表新闻
     
2014年11月26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青春期的孩子需要“独立”
陆梓华
  帮孩子做这做那,孩子没有丝毫的感激,反而抱怨一大堆。在12355资深心理咨询师顾凯宪平日接到的案例中,不少青春期孩子的家长,有着相同的困惑。  

  精神“剥离”有点痛苦

  是孩子不懂得感恩,还是两代人之间的罅隙天生没法弥合?顾凯宪请父母不要将这个问题看得过于严重,这是孩子长大的标志,所有的矛盾和冲突是这个年龄段孩子很常见的反应。十三四岁的孩子生理开始成熟,心理上也渴望着独立和自己的空间。但是,身为家长,尤其是很多妈妈们,很难一下接受“孩子长大”这样一个事实,她们担心甚至害怕孩子不再需要自己了,仍按照以往照料一个少儿一样,照顾着他们羽翼渐丰的宝贝。“如果是孩子出生是从肉体上和母亲剥离,那么青春期就是精神上和母亲剥离。”顾凯宪坦言,这种精神上的“剥离”一定很痛苦,但是,一位明智的母亲一定要做到这一点。顾凯宪说,孩子就像一棵小树,当他往上长的时候,如果身边一棵大树始终和他紧紧缠绕,那么小树将失去自己挺立的能力。顾凯宪请家长想一想。“你认为为他做这做那就是对他好,不妨想一想,这样的‘好’,是孩子需要的吗?”

  学会放手赢得空间

  身为一名大男生的母亲,顾凯宪坦言,自己也经历过亲子关系紧张的时刻。高中三年,儿子一度变得很酷,不大愿意跟父母说话,她虽然心里不好受,但努力学会“挑话头”,努力寻找共同话题,即便想指出孩子需要注意的地方,也尽量用开玩笑的方式,孩子似乎也比较容易接受。等孩子读了大学,似乎度过了青春期的“难关”,两代人开始像成人一样顺畅地流。

  “学会放手”是她对家长们最多的叮咛。顾凯宪认为,面对青春期的孩子,家长的最佳状态是电话接听中“hold on”的状态,手拿听筒,不插嘴,也不挂线。保持关注,但懂得后退。以下方法,您不妨一试。

  让孩子学会料理生活。一定要改变自己“保姆”的角色,也不要总是做老师的“传声筒”,让孩子为自己的生活负责。顾凯宪建议女生家长,当她来了例假把床弄脏了,不要立刻揽下清洗的活,让女孩从学会处理这件成长中最隐秘的事情开始,学会为自己负责。

  本报记者 陆梓华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评论·随笔
   第A03版:广告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社会新闻
   第A10版:新民资讯
   第A11版:中国新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广告
   第A14版:广告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文化新闻
   第A18版:文艺评论
   第A19版:广告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广告
   第A23版:财经新闻
   第A24版:专版
   第A25版:新民健康
   第A26版:慢病/新民健康
   第A27版:新民健康/热点
   第A28版:时令/新民健康
   第A29版:新民健康/互动
   第A30版:医技/新民健康
   第A31版:上海新城区
   第A32版:蓝天下的至爱
   第A33版:汽车周刊
   第A34版:汽车资讯/汽车周刊
   第A35版:汽车周刊/车界车市
   第A36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第A37版:夜光杯
   第A38版:夜光杯
   第A39版:阅读/连载
   第A40版:阳光天地(169期)
   第B01版:新民教育
   第B02版:每周聚焦/新民教育
   第B03版:新民教育/校园内外
   第B04版:校园通讯/新民教育
   第B05版:新民教育/教育万象
   第B06版:早教沙龙/新民教育
   第B07版:广告
   第B08版:广告
家长苦口婆心 孩子就是“不领情”
不要紧盯成绩 先学自主管理
青春期的孩子需要“独立”
移民美欧求全胜,高枕无忧在华夏!
广告
新民晚报每周聚焦/新民教育B02青春期的孩子需要“独立” 2014-11-26 2 2014年11月26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