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8: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4年12月04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翠湖诗韵
肖复兴
  肖复兴

  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第一次来昆明,今年是第六次,眼见着昆明的变化,越来越大都市化,人和楼越来越多,却也越来越少有了点儿老昆明味儿。如今,硕果仅存的,大概就是翠湖一带,包括讲武馆、昆明大学和云南师大校园内老西南联大旧址,多少还能让人回忆起老昆明的样子。

  车子沿着昆明大学校门和云南文联(那里原来是西南联大的教工宿舍)下坡不远,就看见一池碧水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明亮的眼睛一样,眨动着的睫毛,就是湖边风中轻摇的杨柳。再近些,清晰地看见了红嘴鸥飞翔,驮着透明的云霭霞影,衔着湿润的湖光山色。

  翠湖到了。如果没有了翠湖,还能找到老昆明的影子吗?

  诗人于坚为翠湖曾经写过这样的诗句:“大隐隐于市/旧公园/一盆老掉牙的古玩/居然在市中心逍遥法外”。他说得很对,因为他是老昆明。翠湖,作为街心公园,其特点就在于,一特别的老,二位于市中心。这两点都很重要,如果它不在市中心,像滇池一样在城外,意思就不一样了。如果它不古老,不是老得当年和滇池连成一体,它的意义也就不一样了。一座古城,具有这样两个特点相结合的地方,这个地方便成为了这座城市一个醒目的节点,连接历史和现实,疏通情感与思绪。可以就地徜徉,也可以虚蹈怀旧;可以集体到这里跳广场舞,也可以一个人借这里抒怀写诗。

  因为这次来昆明住在翠湖宾馆,出门便是翠湖,翠湖一览无余,感觉翠湖和昆明别处一样,到处是人,天天都显得像过节一样热闹。即便到了晚上,翠湖依然弦歌四起,人声鼎沸;特别是环湖大道两侧鳞次栉比饭馆的灯红酒绿,让翠湖成为了不夜之湖。翠湖,有些过于热闹了。拥挤的城市,把它挤压得像一只气球,膨胀得鼓鼓的,随时都有可能脱手腾空而飞,也随时都可能爆破似的。

  起码我第一次来这里时不是这样。

  猜想,当年陈寅恪来这里时,就更不一样。

  扯起陈寅恪,是因为到翠湖,不能不想起他那首有名的诗《昆明翠湖书所见》:“照影桥边驻小车,新妆依约想京华。短围貂褶称腰细,密卷螺云映额斜。赤县尘昏人换世,翠湖春好燕移家。昆明残劫灰飞尽,聊与胡僧话落花。”那是他1939年写的一首重要的诗,这首诗的手迹,后来在《浦薛凤家族收藏师友书简》一书中曾经见过。那上面还有一题跋:“庾子山哀江南赋云,谈劫之飞灰,辨常星之夜落,今日必有南京明星流落昆明矣。一笑。”诗和题跋意思互现,清晰说明这首诗是战时的离乱弦歌。那时候,陈寅恪来西南联大教书,妻子和女儿在香港,托付给许地山照顾。而且,那时候,他的眼睛已经不好,视力急剧下降。正所谓国难家恨,离愁别绪,以及病魔的折磨,都在心间,便也都在诗间,其中“赤县尘昏人换世,翠湖春好燕移家”一联,最让人心动。

  那时候,他家住青云街,离翠湖很近,便常到这里散步。和他一起到翠湖散步的,还有他的挚友吴宓。这一池碧水,多少可以慰藉离乱之人不平静的心。猜想,那时的翠湖绝对不会有今天这样的人多如蚁。即使战乱之际,如果不是空袭,在平常的日子里,翠湖也应该是适于散步的地方。一座城市,哪怕建设得再堂皇,再繁华,再国际大都市化,也应该留下一两处可以让人安静散步的地方。更何况,翠湖因有陈寅恪等这样的文化人留下的身影和诗篇,而让人们到这里散步时呼吸到历史的沉重和文化的悠长之气息。这个地方,便越发显得对于昆明人也同时对外来游人的重要,散步时会涌出多一份遐想和几丝诗思情意。

  心里暗想,如果把陈寅恪的诗,把于坚的诗,把很多诗人写翠湖的诗,镌刻在翠湖边的石头上,翠湖会多一番色彩,成为了一泓诗湖呢。

  便忍不住把陈寅恪的诗重新找出,敬步原韵,也写了一首,不求石头镌刻,只求自己铭记翠湖和先生:

  此地当年驻小车,而今碧池映天华。

  翠湖锦瑟红鱼出,黄叶佳人白雀斜。

  江北梦消羞有国,云南路断耻余家。

  战云七十五年过,风动满园金菊花。

  陈寅恪当年有诗:“黄鹞鲁连羞有国,白头摩诘尚余家。”记住先生和翠湖,就是记住那段历史,便会分外珍惜翠湖,力求让翠湖保持原韵。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评论·随笔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首个国家宪法日
   第A05版:首个国家宪法日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专版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专版
   第A12版:新民资讯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专版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国际新闻
   第A18版:文化新闻
   第A19版:文化新闻
   第A20版:文化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广告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体育新闻
   第A25版:新民健康/慢病
   第A26版:财经新闻
   第A27版:广告
   第A28版:夜光杯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广告
   第A31版:连载
   第A32版:阅读
   第B01版:新民环球
   第B02版:新民环球/讲坛
   第B03版:新民环球/讲坛
   第B04版:社会/新民环球
   第B05版:军界瞭望
   第B06版:人物/军界瞭望
   第B07版:军界瞭望/战例
   第B08版:兵器/军界瞭望
   第B09版:好吃周刊
   第B10版:吃遍中国/好吃周刊
   第B11版:好吃周刊/我家厨房
   第B12版:专版/好吃周刊
   第B13版:好吃周刊/新民好吃
   第B14版:美食大观/好吃周刊
   第B15版:市场之窗/资讯
   第B16版:广告
   第B17版:新民晚报
   第B18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19版:新民楼市/地产资讯
   第B20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21版:广告
   第B22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23版:广告
   第B24版:广告
戴头套的音乐人
翠湖诗韵
淮海路“灯光隧道”
三代交中情
田园风光(油画)
轮椅上的精神家园
新民晚报夜光杯A28翠湖诗韵 2014-12-04 2 2014年12月04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