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房,好像只属于城里的文化人,对于农村人来说是很奢侈的,也是不敢想的。但我一个高位截瘫、坐在轮椅上的农村残疾青年,就用四处写信“求”来的书,在偏僻的农村建起了书房,让乡亲们也能像城里人一样拥有了自己精神家园。
那年我正在上学,却突然患病导致高位截瘫,被困斗室。由于在村子里看不到书,我就趴在病床上四处写信求书:给电台、杂志社、笔友、市委书记、驻华大使馆等写了数百封书信,求来1000多册书。我深知身处农村没书读的苦恼,所以我立志给所有村民建书房,让村民不出村就能看到书。
2007年,我就用四处“求”来的书,在家人和政府文化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我家堂屋里建起了一个以我个人名字命名的“周飞农家书屋”。这也是山东省首家以个人名字命名的书房。书房设备齐全,有电脑网络,藏书已达到8000册,各种书籍和11种正式刊物,300多盘光碟,至今已有7年多的时间。
书房成立后,放学回家的学生也有了去处,不会像以前一样,不是守在电视机旁,就是在村里田野里四处乱跑了,家长们也不用从地里干活回家后,来不及坐下休息一会,就喘着粗气跟在后面四处找,如今路上的车辆多,都担心孩子不懂事出现什么意外。有的学生也喜欢看书,可是他看不到书。让父母亲给买,父母亲就嫌花钱。即使买了一本,很快就看完了,再让家长买第二本就难了。所以,他们只能抱着书本看。但,自从我的书房开放后,村里的学生放学后,就有了去处,背着书包就来书屋借书看了,他们学到了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进一步开阔了视野。村里的孩子有了书看,不乱跑了,家长也可以安心在地里干活了!有的家长甚至跑到书房里告诉我,他的儿子的作文得到老师表扬了,考上重点高中,考上大学了……
书房成了村民的“加油站”。放下锄头农闲没有农活的时候,村民也是书房的常客。书房里收藏有许多农业科技书籍,这就是他们最喜欢看书籍、最有用的书籍。种地的老把式来书房看书学习科技种地,了解有机农业,扩大种植面积;搞茶业种植加工的村民通过书籍了解茶叶的新品种,学习新的茶叶加工技术;搞养殖业的村民了解牲畜的科学饲喂,粪便的无害化处理;苹果种植专业户,通过书籍了解果树的修剪和病虫害防治,以及真假农药化肥的辨别。书房的书籍让村民有了一双慧眼、科学的头脑,给村民的生产生活,发家致富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
我坐在轮椅上,守在书香浓郁的书房里,与书为伴,就如同生活在天堂里。我最愿意听到的声音就是:原来它在这里,我终于找到这本书了。让我心里最美,最有成就感,最满足的是:看到每一个来书房的人都能找到自己喜欢的书,脸上绽放笑容,双腮露出小酒窝的那一刻。
当然,我也通过书房的书籍学到了写作的知识,打破了我的封闭生活,了解到了一个美好的世界。我虽然坐在轮椅上,行动不便,但我在书里的文字中却走得很远、很远。2012年,我经过两年的时间写完了我的自传体小说《轮椅上的飞翔》,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了。我甚至还摇着轮椅到北京参加了盛大的新书发布会。从此,书房里也有了一本我写的藏书,我也成了书房藏书的作者之一。
我虽然身处农村坐在轮椅上,但我拥有满屋藏书的大书房,让每个村民都分享到了书房的精神文化成果,把书房的作用发挥到了最大。疾病让我折断双翅,但我却乘着书香重新飞了起来!
十日谈
我的书房
书房里有父亲,明请读本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