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11:好吃周刊/我家厨房
     
本版列表新闻
食神会~~~
食神会~~~
食神会~~~
食神会~~~
食神会~~~
     
2014年12月04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食神会
蒜泥
李晋
  文 / 李晋

  植物开花成长,离不开土壤的培育和呵护。一颗珠圆玉润的蒜头,从土地起身,它的身上依附着斑斑土迹,那是大地母亲留给它的胎记。

  蒜头现身伙房,厨子们不禁眉飞色舞,掰开蒜瓣,剥去它紫白的轻薄外衣,放至砧板用刀背拍碎,“当当”地把月牙般的蒜肉分解成石榴粒大小,虽离糊泥般的质态尚有差别,但称蒜泥却也不为过,有它相伴,烟火气中便生成出些许精妙滋味。

  蒜头有特殊香气,烧煮鱼肉,搁上几粒,能瓦解荤腥,如用糖醋腌制食用也很可口。但蒜头天性辛辣,它的特殊香气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如化身蒜泥中和其味,则必能赢得满堂喝彩。炒生菜、西兰花、猫耳菜,需有蒜泥点缀。用蒜泥和黑胡椒、蚝油、料酒、生抽腌制排骨,包锡纸上烤箱烤制,排骨和蒜泥在高温的撮合下,相聚言欢,烘焙后置于青花瓷盘,黄灿灿的排骨冒着小气泡,蒜香伴着肉香在空气中氤氲游荡,食欲齐刷刷地爬上食客心头。拌黄瓜、蒸茄子、戳豆腐、刨凉粉,烹制这些凉拌菜,有蒜泥配合酱汁,鲜香陡增。作家梁实秋先生食用大白菜包裹饭菜前,总是先将蒜泥拌酱均匀抹在菜叶里面,有这等作料调配,梁先生不仅吃得满脸满手都是菜汁饭粒,痛快淋漓,甚至数度以此待客,皆赞不绝口。

  对于北方人来说,吃火锅仰仗蒜泥蘸涮菜品,食用饺面更少不了蒜泥,在小碟香醋中撒入蒜泥,夹一只白亮的饺子蘸食,饺子皮更显劲道,荤素馅心油腻顿消。五黄六月,在凉拌面调料中配点蒜泥,加些辣椒,架起面条咀嚼,凉意中透着微辣,腹中肠胃瞬间也变得热辣起来,接着浑身冒汗——似乎身体里的毒素都已排解出来。天气转凉,煮一碗热气腾腾的肉汤面,在面条的顶盖上撒遍蒜泥,寒凉迅即被热乎的汤面和辛辣的蒜泥冲散到九霄云外。

  蒜头不剁成泥,最好的归途当是到泥土繁衍生息。乡谚说“葱七蒜八”,可见八月是植蒜的佳期,翻整好土地,蒜尖朝上插入土中,按期浇水施肥,不出两个月,它就能抽发出青绿的修长蒜叶,到了春季,青蒜蓬勃舒展的叶子成长为柔软的蒜薹,顶部冒出个小花苞,形似一支长柄的小号羊毫毛笔,若有清风吹来,就会在天地间自由挥写。一年四季,蒜安躺在大地的襁褓里,沐浴着阳光雨露,随光景转换身份,变着戏法满足人们挑剔的味蕾。

  蒜,入泥栖息,入菜为泥,殊途同归,终究于世间物象息息相关。蒜泥之名,质朴如斯,把对大地的感恩和怀念永记于心。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评论·随笔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首个国家宪法日
   第A05版:首个国家宪法日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专版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专版
   第A12版:新民资讯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专版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国际新闻
   第A18版:文化新闻
   第A19版:文化新闻
   第A20版:文化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广告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体育新闻
   第A25版:新民健康/慢病
   第A26版:财经新闻
   第A27版:广告
   第A28版:夜光杯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广告
   第A31版:连载
   第A32版:阅读
   第B01版:新民环球
   第B02版:新民环球/讲坛
   第B03版:新民环球/讲坛
   第B04版:社会/新民环球
   第B05版:军界瞭望
   第B06版:人物/军界瞭望
   第B07版:军界瞭望/战例
   第B08版:兵器/军界瞭望
   第B09版:好吃周刊
   第B10版:吃遍中国/好吃周刊
   第B11版:好吃周刊/我家厨房
   第B12版:专版/好吃周刊
   第B13版:好吃周刊/新民好吃
   第B14版:美食大观/好吃周刊
   第B15版:市场之窗/资讯
   第B16版:广告
   第B17版:新民晚报
   第B18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19版:新民楼市/地产资讯
   第B20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21版:广告
   第B22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23版:广告
   第B24版:广告
蒜泥
黑木耳滋补吃
应山滑肉
跟岳父学做“白菜肉卷”
玉米有多种 营养各不同
新民晚报好吃周刊/我家厨房B11蒜泥 2014-12-04 2 2014年12月04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