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一份“亿万富翁指数”统计,撩动资本市场一池春水。马云个人财富总额达到1773亿元人民币,超越李嘉诚的1754亿元人民币,成为亚洲新首富。“退位”的李嘉诚对此表示赞赏,说“年轻人干得很好”。
超级富豪的个人财富,究竟有多少,外界难以窥探,也很难统计。不过,可以从这个统计中,体会一点东西。
互联网财富聚集,“变数”很大。2005年,马云财富是29亿元,比李嘉诚的800多亿,不值一提。2010年,马云的79亿元,也远远低于李嘉诚的1302亿元。但今年9月,阿里巴巴上市后,马云身家急速增加到1350亿元,逼近李嘉诚。两个多月,随着阿里巴巴股票的上涨,马云“填平”了两人间将近600亿的差距,完成反超。
如果说,李嘉诚的财富是“加”,那么马云的财富,则是“乘”。
涨得快,当然也可能跌得快。如何评价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成果,业界一直争论颇多。当年巴菲特不碰科技股,被骂“老朽”。但金融风暴一来,科技股神话破灭,巴菲特高明之处,再次得以显现。12年前,李嘉诚的小儿子李泽楷,借“电讯盈科”叱咤资本市场,风头一时无两。但随后,随着电讯盈科私有化一再受阻,“小超人”泯然,个人财富一再缩水,香港坊间方有“子不如父”的公论。
再看马、李两人的财富“质量”,也有差别。马云手握阿里巴巴6.3%的股份,还有将近一半的支付宝股份,两两相加,就超过1500亿元人民币。相比之下,实业起家的李嘉诚,个人财富中颇多物业、现金及实业,“十分实在”。马云手中的现金流,估算超过70亿人民币,比李嘉诚手中超过200亿人民币现金,相差很大。
基本可以断定,如果国际经济高飞猛进,则马云有望抛离李嘉诚。反之,经济发展陷入困顿,泡沫破裂,则马云的个人财富将大幅度下降,而近阶段不断抛售资产的李嘉诚,仍能稳坐钓鱼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