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2:评论·随笔
     
本版列表新闻
网视舆情~~~
网视舆情~~~
网视舆情~~~
网视舆情~~~
网视舆情~~~
网视舆情~~~
     
2014年12月15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网视舆情
法治的世道与人心
何小手
  何小手

  上周先后发生一悲一喜的两个事件,先是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邹碧华突发心脏病逝世,引发司法界、律师界及至更广泛人群的自发悼念,之后是延宕已久的聂树斌案迎来转机,最高人民法院官方微博发布消息,指令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对此案进行复查。两个事件都掀起了不小的舆论波澜,尤其是聂树斌案,由于迟迟未予了结,附加于此案的争议与批评一直萦绕不散,此次转机无疑让舆论再次升温。

  邹碧华的去世引发的舆论反响超出了人们的预料,很多人此前对这位法官了解甚少,直到纪念与评论文章成为新闻热点,业内人士缅怀其人其事,人们才得知这位法官在当前中国司法界的地位。他在推进司法改革的积极作为,以及处理法官和律师关系方面的真知灼见,让很多业内人士尤其是律师视其为知音。过去围绕一些司法个案,法官与律师成为冲突的主角,这也使得一些人对司法界产生了负面印象。邹碧华试图在这两者之间实现和解,他中立、专业地扮演着自身的角色,正是因为这些表现,他赢得了各方的尊重。这位正值壮年的官员,他的遽然去世让人唏嘘,而外界由此引发的对他的浓重缅怀,是否也可从中看出世道与人心?

  说聂树斌案此次转机是喜事,多少有些勉为其难。过去几年,这个案件所受到的舆论关注早已超越了司法层面,让人们不解的是,即便越来越多的证据都指向聂树斌被冤屈这一结果,各方三番五次致力于推动再审乃至纠偏,直至今日,案件仍然悬而未决。这就注定了案件对舆论的影响,此案大凡有点风吹草动,都容易触动舆论神经。它的冤案嫌疑,以及由此关联的聂树斌及其亲属的遭遇,都是人们关注的焦点。更进一步,对冤案纠偏过程中,这样一个个案无疑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是什么在阻碍案件重审,外界虽然不得而知,但不可避免地产生联想。

  在“公平正义”这类词汇深入人心的今天,聂树斌案隐约却道出相反的事实。对此案的处理,很大程度上已被外界视为一个重要的分水岭。不少评论文章再次引用司法界的那句经典名言:正义可以迟到但不能缺席,这代表了多数人的立场,对于冤案人们或许不会有太多的惊异,真正的缺憾在于,过去的经历表明,社会亟亟追寻的公平正义未能及时在这样的案件中得到体现。人们关注冤案,目的就在于弥补这种缺憾。

  幸好,总有那么一些信号告诉人们,法治正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邹碧华去世所引发的舆论反响表明,前人的努力受到了尊重,也必然激发后来者去追随,去效仿。而聂树斌案如今出现的难得转机,似乎也在提醒我们,迟到的正义有望给予每个人以宽慰。这或许不会让所有人满意,但终归让所有人看到了希望。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评论·随笔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特别报道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社会新闻
   第A10版:新民资讯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文化新闻
   第A15版:文化新闻
   第A16版:文化新闻
   第A17版:体育新闻
   第A18版:体育新闻
   第A19版:夜光杯
   第A20版:夜光杯
   第A21版:阅读/连载
   第A22版:长三角
   第A23版:长三角/社会·生活
   第A24版:文化·旅游/长三角
   第B01版:康健园
   第B02版:养生/康健园
   第B03版:康健园/康复
   第B04版:保健/康健园
   第B05版:新民健康/慢病
   第B06版:互动/新民健康
   第B07版:市场之窗/资讯
   第B08版:目击
处置“机闹”纠纷当罚则罚
首富研究
一禁了之?
让疑案争论推动法治共识
虫草如仙丹?
法治的世道与人心
新民晚报评论·随笔A02法治的世道与人心 2014-12-15 2 2014年12月15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