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从王书金落网后主动交代自己才是聂树斌案真凶时算起,也已过了将近10年。在法律上我们还无法将聂树斌案称为“冤案”。复查并非重审,而只是确定案件是否应重审的一道程序。
此前,河北检方拿出了四项证据,力证王书金并非20年前石家庄西郊那起强奸、故意杀人案的元凶。河北高院曾在2013年9月27日的裁定中对此予以确认,并维持了王书金的死刑判决。有人质疑王书金案的错位:被告人苦证自己是一桩旧案的真凶,检察官却举证称“你不是”。检方本着“宁纵勿枉”的原则,作出了有利于被告人的决定。
9年前,聂树斌案曝出“一案两凶”,有罪推定、疑罪从有、流水作业、偏重打击等司法伤口再次被撕开。9年过去,刑事诉讼法已完成了第二次大修,新一轮司法体制改革也已启动。更重要的是,十八届四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中国法治建设进入了新的历程。不管结果如何,聂树斌案正可以成为一个契机,让疑罪从无、控辩平衡、以审判为中心等现代刑事司法理念,经由媒体和个案的反复重述,进入寻常百姓的心中,成为推动中国法治建设前行的共识。(王琳 刊今日人民日报 本报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