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9:文化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上交音乐厅昨推手机寄存兑现对齐默尔曼的承诺
~~~上交音乐厅昨推手机寄存兑现对齐默尔曼的承诺
~~~上交音乐厅昨推手机寄存兑现对齐默尔曼的承诺
     
2014年12月28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先过“提醒关” 后走“九曲桥”
上交音乐厅昨推手机寄存兑现对齐默尔曼的承诺
王剑虹
■ 昨晚演出结束后,齐默尔曼向观众致意 本报记者 郭新洋 摄
  昨晚,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如临大敌”,为迎接对演出现场偷拍偷录现象特别敏感,特意在合同中注明“不希望有人在未经许可的情况下,擅自摄影及录音录像”的钢琴家克里斯蒂安·齐默尔曼在中国内地的首场演出,上交音乐厅首次推出了手机寄存服务。据统计,昨晚实到观众1112名,其中623名观众在工作人员的提醒下寄存了手机。不过即便如此,昨晚演出现场依然有极个别观众试图拍照及录音,幸被工作人员及时发现。

  道道“提醒关”

  昨晚进入上交音乐厅,过了安检后就是一组宣传板,6块宣传板上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前不久上交音乐厅经过网友投票评选出的音乐会上最难忍受的不文明行为——“音乐会上最任性的‘小动作’”。而在楼梯口,与音乐会海报并排的一块宣传板上则介绍了当晚演出提供寄存手机服务的内容,并用红字特别提醒“音乐会进行中请勿摄影、摄像和录音”。下了楼梯,气氛“紧张”起来。迎面是一块“拒绝‘小动作’,让我们安静聆听”的签名板,临近开场,上面的签名已经密密麻麻。

  十个寄存台

  过了“签名板”,原来空旷的场地上拉起了九曲桥般的绳栏,B1和B2的观众在此分流。

  走过“九曲桥”,临近手机寄存台时,有工作人员不断在提醒观众寄存手机。昨晚在B1和B2两个楼面各设置了5个手机寄存台,每个寄存台前有两名工作人员。而过了寄存台,演出现场入口处还有一道“关卡”,一位工作人员站在此处提醒每位将进入的观众“麻烦寄存一下手机”。不过记者在“关卡”前站了十多分钟,欲进场的观众或回答已寄存、或回答已关机,没有人经提醒后再返回去寄存。而过了这一“关”之后,气氛才回归到了音乐厅平素的正常状态。

  加演更“加温”

  昨晚的音乐会以舒曼的《序曲,谐谑曲与终曲》开场。及至克里斯蒂安·齐默尔曼出场演奏勃拉姆斯的《d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气氛更加热烈起来。记者目光所及,观众席上极少有人玩手机,更没有人举着手机拍照。齐默尔曼也似乎心情不错,谢幕谢了七八次,其中第4次出场谢幕时还在观众的欢呼声中突然坐下加演了一段,前一秒还是一片欢呼,而当齐默尔曼突然坐下时,现场立即寂静无声。在加演之后的几次谢幕中,齐默尔曼还向观众做出“飞吻”的动作。

  结果难置信

  整场演出结束后,记者赶到手机寄存台,发现秩序井然。由于每一层都有5个寄存台,观众在哪里寄存就在哪里取回,几乎是随到随取,基本没有排队的情况。当观众几乎全部离场后,上交音乐厅一位相关负责人还有些不敢相信地问工作人员:“都结束了?这么快?”据这位负责人介绍,为了这场演出,上交音乐厅的行政人员全部出动,仅10个寄存台就需要20位工作人员。而在开场之后,除了每个寄存台留一人守候外,其他10人全部进入音乐厅,留意有没有人拍照或录音。以确保兑现演出合同中对克里斯蒂安·齐默尔曼许下的承诺。   本报记者 王剑虹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百姓故事
   第A03版:上海新闻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中国新闻
   第A06版:读者之声
   第A07版:国际新闻
   第A08版:国际新闻
   第A09版:文化新闻
   第A10版:文化新闻
   第A11版:专版
   第A12版:体育新闻
   第A13版:新闻面对面
   第A14版:一周新闻人物
   第A15版:新民资讯
   第A16版:广告
   第B01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B02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B03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B04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B05版:星期天夜光杯/阅读·连载
   第B06版:都市专栏/星期天夜光杯
   第B07版:星期天夜光杯/国学论谭
   第B08版:译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B09版:星期天夜光杯/市井故事
   第B10版:百姓纪事/星期天夜光杯
   第B11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闲话
   第B12版:快乐作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B13版:金色池塘
   第B14版:晚晴风景/金色池塘
   第B15版:金色池塘/长命百岁
   第B16版:家装专版
先过“提醒关” 后走“九曲桥”
还得靠自觉
广告
新民晚报文化新闻A09先过“提醒关” 后走“九曲桥” 2014-12-28 2 2014年12月28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