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7:评论·随笔
     
本版列表新闻
权威声音~~~
权威声音~~~
权威声音~~~
权威声音~~~
权威声音~~~
权威声音~~~
     
2015年01月30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权威声音
教书治学不宜“龙虾三吃”
李邨南
  每逛书店,总能看到讲堂录、讲稿、名师讲义之类的书,华丽地躺在推荐位置,大多有一道绚丽无比的腰封,上列各路“大咖”亮闪闪的头衔和推荐语,让人顿感真乃巨著。据出版界朋友说,这是学术书做成畅销书的不二法门。

  或许因为畅销,有的老师上一年课,就能出一本书,既做讲稿,又写论文,最后出版成讲堂录,可谓“龙虾三吃”。教学、科研、著书,一鱼两吃都很为难,何况三吃。史学大师陈寅恪曾想花一年时间对《蒙古源流》一书的错误加以校注,却有心无力,以其在清华大学任教的经验来看,教书和著书不可兼得。

  章太炎曾说,学问有“耳学”和“眼学”。就近代大学制度而论,“期人速悟,而不寻其根柢,专重耳学,遗弃眼学,卒令学者所知,不能出于讲义”。虽用眼睛读讲义书,但得到的大多是“耳学”,少了很多扎实厚重的硬知识。

  当然,讲义之书亦有不少精品,更不乏有学者在教学中分享最新研究成果,如此一来,讲义不是简单的课堂实录文字版,更是有诚意的学术结晶。以此来论,讲义书对于传播新知识、探究前沿问题大有裨益,毕竟多数人难常有亲炙名师硕儒的机会。

  但在坊间新出各类讲义书中,精益结成者少之、仓促而成者多之,前沿成果者少之、陈词滥调者多之,修订完善者少之、照搬照挪者多之。媒体也好,出版商也罢,岂能作为某些粗糙讲义书的推广之手?(李邨南 刊今日人民日报 本报有删节)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上海两会·关注
   第A03版:上海两会·关注
   第A04版:上海两会·关注
   第A05版:广告
   第A06版:上海两会·关注
   第A07版:评论·随笔
   第A08版:焦点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上海新闻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社会新闻
   第A13版:新民资讯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文化新闻
   第A18版:文化新闻
   第A19版:文化新闻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广告
   第A23版:申城社区
   第A24版:新民法谭
   第A25版:新民法谭
   第A26版:新民法谭
   第A27版:广告
   第A28版:夜光杯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阅读/连载
   第A31版:财经新闻
   第A32版:财经新闻
   第B01版:陆家嘴金融城
   第B02版:封面人物/陆家嘴金融城
   第B03版:陆家嘴金融城/热点解读
   第B04版:城里城外/陆家嘴金融城
   第B05版:陆家嘴金融城/自贸之窗
   第B06版:金融天地/陆家嘴金融城
   第B07版:陆家嘴金融城/公司探营/金市汇市
   第B08版:理念分享/陆家嘴金融城
   第B09版:陆家嘴金融城/股市大势
   第B10版:基金纵横/陆家嘴金融城
   第B11版:陆家嘴金融城/证券服务
   第B12版:彩票世界/陆家嘴金融城
   第B13版:陆家嘴金融城/房产在线
   第B14版:创业钱途/陆家嘴金融城
   第B15版:陆家嘴金融城/网上网下
   第B16版:上海花城/陆家嘴金融城
参政议政不要当“南郭先生”
无谓的挑衅
隐私权的让渡
教书治学不宜“龙虾三吃”
雅贪
要民俗,还是要环境?
新民晚报评论·随笔A07教书治学不宜“龙虾三吃” 2015-01-30 2 2015年01月30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