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1:星期天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5年02月08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魏承思
中国传统里,处处都有先进文化
朱光
  ◆ 朱光

  齐桓公决定重用管仲时,与他有一番君臣间的对话。

  齐桓公:我这个人有一大缺点,爱好喝酒,有时候会不理朝政。

  管 仲:没关系。

  齐桓公:我还有一大缺点,热衷打猎,有时候也会因此疏于朝政。

  管 仲:没关系。

  齐桓公:我还有第三大缺点,好色。

  管 仲:这个也没关系。

  齐桓公:你这不是奉承我吧?

  管 仲:不是,因为以上都不重要。作为君王,最致命的是两大缺点。一是犹豫不决,这会失去群众支持。二是迟钝,抓不住时机。跟在人家后面做,肯定没戏。至于前三点,只是“私德”……

  管仲的言行后来被收入到一本传世之作《管子》之中。这本堪称“天书”的“诸子百家之源”,被文化大师南怀瑾称之为“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入门”。如今,南怀瑾的弟子,学贯中西的魏承思先生著就的《管子解读:领袖需要的智慧》,首次打破了学术与大众的沟壑,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告诉众人管理哲学、政治哲学和处世哲学的最高境界。开篇的君臣对话,就是魏承思以浅显语言解读的“领袖智慧”的例子之一。

  1

  “浓缩咖啡”就是“功夫茶”

  “我点一杯Espresso(意大利浓缩咖啡),这就是功夫茶嘛!”一句话,就显露出魏承思学贯中西,融会贯通的学术态度。这位年逾六十的学者落座后,首先要澄清外界对他是“南怀瑾关门弟子”的“误传”:“我是上世纪80年代开始与南怀瑾大师接触,并跟他学习佛教和文化的。关门的说法,就好像否定他此后门下的其他弟子似的,这个不合适。”

  事实上,南怀瑾也并不是他唯一的师傅。魏承思从小热衷古典文学,1977年恢复高考后他考上了历史系,主攻“隋唐史”:“隋唐史的主流是佛教。”等到市委宣传部任职时,开始研究文化发展战略:“由此接触到西方的文化哲学”。随后,他前往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成为著名历史学家佩里·安德森的硕士研究生,主攻方向为“近代欧洲思想史(Modern European Intellectual History)”。“因为经济支持断档了,我读好硕士就应聘到香港,当了明报的总主笔,当时与我搭档的总编是董桥,我就接手金庸以前的工作——每天写社论。禽流感一来,一连写六天……”

  “我之所以学习西方文化,是为国学找到一个参照坐标”,身穿中式棉袄,口袋里插着IPAD MINI的魏承思表示,“学习要求博大精深,最后才能融会贯通。这个‘通’字最重要。”至于南怀瑾对他的教诲,他认为还是做人的道理最重要:“佛为心,道为骨,儒为表。”他解释道,“就是宅心仁厚,内有道家风骨,外有儒家风范。”

  就连做学问也要“经史合参”——若干年前,太湖大学堂就要办“经史合参”班。魏承思就提出要么讲《资治通鉴》,要么讲《管子》。所谓“经史合参”,就是在研读经典的古典作品时,必须同时参照当时的历史情境,这样才能明了真义。

  2

  “货币战争”2600年前出自《管子》

  说起为何撰写这本书,魏承思有点激动:“就是因为要激发、恢复大家的民族文化自信。”上海投资界有个读书会,请魏老师去上课。“亿万富豪们只想听‘西方先进文化’,却不知道‘货币战争’、‘级差地租’等这些所谓‘西方理念’其实早就出现在2600年前的《管子》里了……我想让这些富翁们知道,中国传统里到处都有先进文化,而了解传统文化的源头,就是《管子》。”不巧,接着魏承思就视网膜脱落,在香港养病。一位学生自己找出《管子》,并自制了“大字本”——每一个字都有鸡蛋那么大,然后背了1本去香港,期待他面授机宜。魏承思深受感动,养好病,回到上海,就开了这门课。

  他以最为显浅易懂的语言,解读了最为深奥、又包罗万象的《管子》——这本有76篇约16万字的古书,不仅有经济学概念“级差地租”,甚至为了给土地“分级”而阐述了什么样的土壤适合种何种植物——农业;什么样的土出什么矿产——地质学等。英国人李约瑟,就是看了此书后,立志研究中国古代科技史的。《管子》里,还涉及军事:“教你怎么去做间谍的200个问题,如何用地图,如何社会调查的提问提纲……”

  他还进一步解释,“传统文化的源头,就在《管子》。”一个人一生能看的书是有限的,方法不对,就是无效劳动;方法对了,收获就多。如果要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必须从源头学起,一上来就学“程朱理学”怎么会真的搞得懂、学得通呢?《管子》在汉代以前盛极一时,可谓是当时社会的“畅销书”。先秦时期,学问都是口传心授——当时做“书”的材料寻觅不易、书写也不易,因此读书人基本都是通篇背诵下来的,“所以,现代科技越发达,人的脑袋就越笨。前一天晚上搜索引擎找点什么,第二天就可以去讲课了!”魏承思顺带吐槽。这本“体用兼备”的书,既能解决宇宙人生的根本问题——好比哲学,又有具有实际操作性的具体谋略。实际操作层面可以具体到制度设计、法律、经济、军事、外交、文化教育、科技等——相对于政治哲学而言,这些都是可“用”的学问。与此同时,该书的另一大成就在于人生修养,分为养生和处世两大方面。

  《管子》产生于诸子百家之学之前,而成熟于诸子百家逐渐成军之际。这一时期的学术“各引一端,崇其所善”,而只有《管子》是兼容并蓄的——其根本目的是帮助齐桓公称霸。这本“王霸之书”,凡使用得到的各派学术都会引入,也确实帮助齐桓公建立霸业。从时间顺序上而言,《管子》里蕴含着诸子百家各种学派的“发端”。因此,魏承思认为:“读国学而不读《管子》者,可谓入其门而未入其室也。”

  3

  别用西方思维理解中国传统

  魏承思反对“套用”西方思维方式来理解中国传统文化:“西方会分门别类,讨论问题的前提是先搞清基本概念、定义,然后再研究外延……而中国是以实践出真知的思路,倾向于经验哲学。”例如,有人问孔子,什么是“仁”?他的回答并没有“定义”。对于胆小的人,仁者,勇也;对于太狠的人,仁者,爱人。在《论语》里,孔子之所以对于“仁”有多重解释,是因为面对不同的个体。而真正理解“仁”,也需要融会贯通。

  先秦时期,地域阻隔,思潮各异,所谓“北刚南柔”——北方孕育出孔孟,南方流行老庄。地理形成民风,民风酿成文化,文化分出学派。至于我们如今常说的所谓“家”,只是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为了梳理当时文献,有着分类的需要,才不得不有所区隔。同理,我们也不能以现代观念“套用”于理解古代思想。

  甚至,如果仅仅以科学这一种方式去解释世界,也是对科学的“迷信”。

  说至此,魏承思提及了自己曾在一次国际学术界的会议上,公开指出、批评了“中国学术界被西方二三流学者主导”的怪现象。如今,中国学者要“获得国际认可”,就需要在西方刊物上发表论文,“国际主流学术刊物大都靠基金会赞助,因此这类刊物大都在美国。如果是理工、医学类,质量尚有统一标准,但是社会人文类的就未必了——因为中国学者必须顺应西方思维模式,才可能发表。”然而,又是谁能决定中国学者的文章能刊登呢?“在西方,一流学者去做教授,二流的去做编辑……”无论东西方,真正的学者都不轻易现身,所谓“名而不高,高而不名”——“天天到处开会、出镜的人,怎么会有时间做学问呢?”

  话说回来,他认为冯友兰的哲学体系也值得商榷——冯友兰的方法,就是把中国古代思想“塞入”了西方模式,把中国古代思想肢解得支离破碎。我们要反思,东西方,其实各有各的发展路径。

  4

  深入浅出才是真学问

  如何把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下去?教育是最重要的途径,其中,问题也多多。

  魏承思把古文解读得通俗易懂、妙趣横生。他说:“人们以为最深奥的‘训诂学’中,‘训’就是把最现代的话去解释古代的文字;‘诂’就是以最简单的语言去解读最深奥的字义。”但是,“当下的学术圈,全都弄反了。大家都觉得,明明是人人都懂得道理,但要表达得深奥,掉些书袋,才显得自己有学问。真正做学问,其实是用浅显的话去解释深奥的内容,所谓深入浅出。”

  所以,“最难教的其实是小学生,最好教的才是大学生。”小学生一张白纸,要以他们能懂的语言,来解释各种抽象的、复杂的概念,那才是真见功力。而大学生,多少具备概念和常识,教学过程中类比起来容易多了。

  其次,在做学问、传授学问的时候,切忌“职业化”。“陶渊明是有着20亩良田,才可以悠然见南山的。如果我们上课的时候一门心思想着这周排了几课时啊——怎么可能教得好呢?”魏承思也坦陈,于他而言,做新闻是“职业”;做学问,才是“志业”:“我在明报写了不少社论。第二天别人问我你昨天写什么了?我回答,我忘了。我是真的忘了!”现代社会的问题,就是“职业化”的人太多,而太多人没有“志业”。

  他的“非职业化”还体现在讲台上:“哪有学生坐着听,老师站着讲的?”

  “假药、假酒、假食品固然可怕,但是,假学问,更可怕!”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上海新闻
   第A03版:上海新闻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中国新闻
   第A06版:国际新闻
   第A07版:新闻面对面
   第A08版:一周新闻人物
   第A09版:文化新闻
   第A10版:文化新闻
   第A11版:运动汇
   第A12版:风云人物/运动汇
   第A13版:运动汇/烽火周末
   第A14版:读者之声
   第A15版:广告
   第A16版:广告
   第B01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B02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B03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4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B05版:星期天夜光杯/阅读·连载
   第B06版:都市专栏/星期天夜光杯
   第B07版:星期天夜光杯/国学论谭
   第B08版:译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B09版:星期天夜光杯/市井故事
   第B10版:百姓纪事/星期天夜光杯
   第B11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闲话
   第B12版:快乐作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B13版:金色池塘
   第B14版:晚晴风景/金色池塘
   第B15版:金色池塘/长命百岁
   第B16版:银发社区/金色池塘
中国传统里,处处都有先进文化
新民晚报星期天夜光杯B01中国传统里,处处都有先进文化 2015-02-08 2 2015年02月08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