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到了一本非常有趣的书叫《如何用你的眼睛》,作者是美国芝加哥艺术学院教授詹姆斯·埃尔金斯,这本书讲什么的呢?一个字:看。说到“看”,我们大概觉得无非是再简单不过的动作,只要一个人不是盲人,就晓得如何用眼睛看周遭的事物,不过,在这本书的作者眼里,“看”却绝不是简单的事。为什么呢?原来,我们生活中的万物,诸如一幅油画、一条马路、一张X光片、一片青草地、一根树枝,虽司空见惯、稀松平常,但各人所见却绝不相同,有人单单用眼看,有人却晓得用心看,有人只看得见一些外象或琐碎的细节,有人却能从中看见内在的模式或个中规律,有人只是走马观花,情感所至,浮光掠影,有人却能看到留白之意、话外之音。
埃尔金斯在书里列举了几十种东西的观看方式,他的方式很简单,譬如这里有一幅油画、一条马路、一张X光片、一片青草地、一根树枝,你能看到什么?埃尔金斯像是带着读者逛庙会一样,那里有各种各样我们平素觉得普通的东西,然后他一边带着你游览,然后还时不时地问你:“我能从这些事物中看到这些门道,你呢?”举个例子,埃尔金斯带着你走到一棵树旁,现在是冬天,到处都是那种光秃秃的树,路人不断走过,却无人注意那些平常不过的枝丫,埃尔金斯却告诉你:“哪怕是这些光秃秃的树枝,我都能看见更多的景色。”
然后,埃尔金斯还带你走进一间博物馆,或许里面正在举办一次名家油画展,他带着你驻足于一幅古老的油画旁,问你:“你能看到什么吗?”如果你准备长篇大论叙述美术史或美学术语,他或许会打断你,然后说:“你看,下次你来博物馆可以试一试,不要采取习以为常的方式看画,你得弯下腰,这样就可以看见上面闪烁的光,然后再抬头看画,你虽然不一样能看懂绘画表达的内容,但却会看清油画表层的裂缝,多数古代的绘画作品的画面上都留下了细微的格子状的裂缝。”然后,埃尔金斯指着你面前的一幅18世纪的法国油画继续说:“裂缝可以说明许多东西,譬如作品是何时所画,制作材料又是什么,以及这些材料是如何处理的。你看这幅绘画里,裂缝没有显著的方向,它们形成大的独立色块,而且裂缝不是锯齿状的,而是呈现某种曲线形。为什么呢?因为这一时期的法国绘画用的是较厚的底色,它减轻了油彩层与底层之间的相互影响,裂缝可以与产生裂缝的张力保持一定的距离,如果底色是坚实的,那么新的裂缝就不会频繁地形成。”
这就是作者希望表达的“看”的意义:你静下心来观察周遭的事物,就可能看到更多过去可能被遗漏的角度或细节;如果你拥有更多知识,你就能提出更多问题,看到更多过去不曾看到的景色。卞之琳在《断章》里说:“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我们都长着一双眼,有人能看到一,有人能看到二,是二是一,我佛无说。如何用你的眼睛?有人只是肉眼凡胎,有人却是心具慧眼,其实道理很简单,让自己静下来,带着问题,用心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