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13:金色池塘
     
本版列表新闻
     
2015年02月08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子女出国,你们一起去吗?
谷亮 戴文妍 杜小杜 宗为
绍波 图
  出国留学、移民、定居如今已成为年轻人发展的新方向。子女出国,老人在国内留守空巢,不少老人感叹:“国外无春节,春节子女都不一定回家。”“年纪大了,腿脚不方便,万一生病都没人管。”可跟着子女出国,语言不通,缺少朋友,帮子女带第三代却代沟多多。子女出国了,到底跟着去吗?且听本期老少咸议。

  王阿姨“失踪”了

  谷亮

  “王阿姨失踪了!”早锻炼时,顾阿婆叫了起来。“是啊,好几天没看到伊了。”莉莉姆妈应道。“大概又到儿子那去了。”杜伯伯边打太极拳边搭腔。“伊真开心,国内住住,外国呆呆。”周阿姨一脸羡慕。“人家儿子争气又孝顺。阿拉就没这种福气。”刘师傅有点忌妒。

  “你们晓得啥?专门喜欢瞎讲八讲!”与王阿姨平时走得蛮近,又长期一起做甩手操的杨师母没好气地说。“老早辰光伊拉儿子叫王阿姨到美国去,王阿姨开心得不得了,以为可以到处兜兜,白相相。哪知到了美国,就是帮儿子带刚出生的孙女,一天忙到夜。要讲出去白相,哪能做得到?最远也就是到离家最近的一座小城市看看,到大峡谷、好莱坞、拉斯维加斯、大瀑布……想也别想!儿子媳妇都要上班。即使有休假,出去白相,小人啥人带?所以王阿姨到美国几年,问伊到过哪里白相,伊支支吾吾讲也讲不清。等小人有点大,可以送幼儿园了,伊拉媳妇又嫌伊碍手碍脚,一直寻吼势。为此儿子媳妇常闹矛盾。王阿姨是个识相人,自己吵着回来。”杨师母松了一口气,接着说:“大家看,王阿姨刚回来时,面色难看?在自己屋里待了一年多,现在身体、心情各方面都恢复蛮好。嗨!想不到格记又被她儿子喊得去了!”

  顾阿婆奇怪了:“又去做啥?”转而一想,好像突然醒悟:“晓得了,伊拉外孙女大了,伊拉儿子现在有空了,叫伊去真正享福啦!”

  杨师母用眼睛瞪了顾阿婆一眼:“侬哪能介聪明啦?腾侬!你们晓得,王阿姨为啥这次去一点也不惊动大家?人家苦恼啊!”随后她招招手,把一帮早锻炼的老人叫到身边,神秘地讲:“你们不知道,伊拉儿子离婚后又结婚了,新媳妇大肚皮,马上要养了。儿子叫老娘过去帮忙。王阿姨起先不肯,后来想想总归是儿子,硬着头皮去了。格种事体哪能跟大家讲得出呢?当然一跑头啰。”大概意识到自己嘴太快,杨师母再三关照大家:“听过算数!不要再讲了,晓得?”

  站在一旁一直不吱声的张老伯开口了:“咳,家家有本难念的经!阿拉老太婆被儿子叫过去带小人。为小人哪能带,媳妇天天跟伊不开心。伊几次趁儿子媳妇不在家打电话给我,吵着要回家。于是,我让儿子把伊拉姆妈送回来,老太婆又说‘蛮开心的,不吃力’。总之一句话:到外国带小人的老人,苦!奉劝大家,过好自己的生活,不要再为下一代再操心了!”大家听了,若有所思,都不唠叨了,各自锻炼起来了。

  漂在海外的父母,太寂寞

  戴文妍

  今天,大部分到异国他乡的父母,都是为儿女带孩子而来。他们的生活因此完全改变。所谓好山好水好寂寞,印证了此时的生活状态。

  前几年,我们刚到澳大利亚,去宝宝托儿所或超市途中,常会竖起耳朵、东张西望,是想听到乡音,见到乡人。一次,在儿童乐园,一个刚从学校接回孙子的妇女,径直朝我们走来,是听到我和先生说上海话了。她像久违了的朋友,毫无顾忌地倾诉。这里每户人家独栋,外国人不打扰他人,说话分贝又小,整个生活处于静悄悄中。我们习惯的上海生活,让我们渴望交流。她女儿在这里打理面包店,她是第二次来,先生死活不肯再来,因为太寂寞。

  带孩子的辛苦,睡一觉可否恢复?精神上的压力,孤独的感受,何以释然呢?也许会陪伴父母们的后半生。今年来澳大利亚,我去参加了个华人小型聚会,基本上都是上海人。一些80多岁,头发花白,手拄拐杖的老人蹒跚而来,有些老伴已离去。上世纪八十年代,上海有不少来墨尔本读语言学校的,后来都拿到了绿卡,遂将父母接过来带孩子,如今父母们已进入耄耋之年。后来,又有不少大小留学生来,父母为了照顾儿女,也陆续移民,大多年龄刚过花甲。

  这里每周每月,都有些上海人的聚会,他们从各处赶来,赴一面之约,有的会带一些自制的小东西,互相赠送;有的诉说近况,抚慰相安。漂在海外的父母,以这样的方式,排遣孤独,寄托他们的思乡之情。

  为老妈建“亲情视频”

  杜小杜

  我婚后离家千里,成了老妈心头的牵挂,隔一两天她就要通个电话,问问天气、生活、孩子、身体。时间长了,老妈说,光打电话看不到你,还是不放心,可又不能让你常跑,怎么办?

  老妈这么一说,我也意识到这是个问题,天下的儿女都是父母的心头肉,呵护一二十年的孩子一个人在外,胖了瘦了,精神气色的,当妈的肯定想常看看,常回家不现实。晚上,我把这事跟老公说了。老公听我这么一说,当即说:“给咱妈建个亲情视频,这样她不但经常能看到咱们,还能看到其他亲戚。”我不解地问老公,什么叫“亲情视频”。老公说,“亲情视频”最初是用于外出务工人员和留守家里的老人与儿童用的,他们相隔千万里,来回看望不切实际。当地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专门设置了“亲情视频屋”。

  老公说,爸妈不会上网,这次咱们回去,把电脑、摄像头都装好,QQ里面把亲戚好友的号码都添加好,每次爸妈想视频了,直接打开,点击视频就可以了。

  我把这个主意给老妈一说,老妈高兴地表示赞同。趁假期回家,我和老公把电脑、摄像头都装好,把我的、姨妈、舅舅、姑姑、几位叔叔婶婶的号码都添加上,老爸老妈尝试一下,当即和姑姑视频上了,姑姑在视频中给老妈展示了新装修的房子,表弟表妹也都凑到视频上和老妈聊天。老妈激动极了,兴高采烈地说:好了,以后可以经常见到你们了。

  自从建立了“亲情视频网”,老妈常和我视频聊天,今天说我气色不错,新衣服漂亮,明天想外孙了,儿子就在摄像头前和她聊天视频。以前我看见适合妈妈的衣服,想给她买,又不知道她喜不喜欢衣服的颜色和款式,现在我可以把衣服拍成照片,在视频中让妈妈看看,有时,老妈会说:你先等等,我让你姨妈看看。现在,我给老妈买的衣服,件件老妈都称心如意。

  为老妈建立的“亲情视频网”,拉近了彼此的距离,也省却了作为儿女许多的辛苦,真是太好了。

  空巢“老年漂”都可接受

  宗为

  女儿去了国外,我们这样的留守父母社会定义为空巢家庭。我们这代人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在自己唯一的孩子身上倾注了全部心血。为什么这样的孩子长大后,还要放她远走高飞去国外发展呢?有些朋友就说,他们是不会让自己的独生子女离开身边的。但实际情况是,还是有不少孩子长大后,选择去国外发展,而且他们还得到了上了年纪的父母的认可和支持。这里有多种原因,传统的养儿防老观念现在已有很大改变也是事实。现在做父母的,至少是部分人,已认同儿女有儿女自己生活的观念,父母不能为了自己将来有照应而让他们硬性留在身边。我和妻子属于这一部分人。所以,空巢也是“自找”的。

  但现在问题又来了。女儿去年底在那里成了家,因为在国外尚属打拼立足阶段,她还不打算马上要孩子,计划着等我两年后退了休再考虑,因为那时我和她妈妈可以过去帮一帮她。尽管我和她妈妈可以提出国外请父母带孩子的情况不多见,父母也有自己的生活,但大多数中国父母是不会把这样的道理丢给儿女的,我们自然不例外。看来为了给她更多支持,今后一段时间我们将会成为社会称之为“老年漂”的一族。

  只是这个“老年漂”一漂还漂到了异国他乡。好在现在的退休族心态都很年轻,这些年国家的开放、发展,又开阔了大家的视野,所以,对这样的跨洋帮带孩子并不会怯场。当然,必要的准备还是要有的,学学“英语900句”,找一些有关风土人情、文化习俗资料先熟悉了解起来,再看一些新近出版的育儿类书,因为我们那时的这方面知识已经过时,需要补课。父母帮着带孩子、隔代抚养,是一种中国特色,大多数中国父母也不会将此视为负担,即使是“漂”到大洋彼岸去帮带。对这样的到异国他乡帮女儿带孩子,享受天伦之乐,享受含饴弄孙之福,我甚至会把它视作为退休老年生活的一种拓展、丰富和提升。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上海新闻
   第A03版:上海新闻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中国新闻
   第A06版:国际新闻
   第A07版:新闻面对面
   第A08版:一周新闻人物
   第A09版:文化新闻
   第A10版:文化新闻
   第A11版:运动汇
   第A12版:风云人物/运动汇
   第A13版:运动汇/烽火周末
   第A14版:读者之声
   第A15版:广告
   第A16版:广告
   第B01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B02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B03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4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B05版:星期天夜光杯/阅读·连载
   第B06版:都市专栏/星期天夜光杯
   第B07版:星期天夜光杯/国学论谭
   第B08版:译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B09版:星期天夜光杯/市井故事
   第B10版:百姓纪事/星期天夜光杯
   第B11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闲话
   第B12版:快乐作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B13版:金色池塘
   第B14版:晚晴风景/金色池塘
   第B15版:金色池塘/长命百岁
   第B16版:银发社区/金色池塘
格言
子女出国,你们一起去吗?
廊下有幢养生长寿楼
光明快车天天送温暖
福利院办健康操大赛
新民晚报金色池塘B13子女出国,你们一起去吗? 2015-02-08 2 2015年02月08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