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城巿高品位的艺术殿堂,是一个城市文化素质的标志,也是一个国家文化素质的象征。
我有幸曾参与了上海大剧院建设的评审工作,当时我为上海能有一座高雅的艺术殿堂——上海大剧院而欢呼而赞颂。随之上海大剧院隆重展现于世,随之上海大剧院艺术中心成立。据大剧院艺术中心张哲总裁介绍:
大剧院艺术中心的宗旨是:“一流的艺术作品、一流的艺术体验、一流的艺术教育”。
我非常高兴,三个“一流”汇聚成上海文化之洪流,这才是国际文化大都市——上海。
我有幸在大剧院欣赏了许多高水平的演出,我有幸在大剧院指挥举行了许多音乐会的演出,其中有专业乐团、有业余乐团,而首场业余交响乐团进大剧院,就是在大剧院开幕后不久,由我指挥上海交通大学交响乐团。这在当时是件大事。大学生们能进高贵的音乐殿堂演出交响音乐、享受交响乐音乐,对他们来说是终身难忘的经历。
我也有幸于十年前受邀于上海市人事局人才培训中心为公务员做普及交响乐的讲座音乐会,为干部们带去高雅音乐的洗礼。长期来,据说上海三分之二以上的公务员都听过讲座音乐会。此音乐会原定每年一场,由于受欢迎,于2004 年竟然加演到五场。而于2012年12月1日就在这高雅的上海大剧院,由我指挥上海城巿交响乐团为公务员讲座的音乐会,更是上、下午各演了一场。
在2013年仍是在上海大剧院,我指挥“城交”为上海中专职业学校学生举行讲座音乐会,仍是上、下午各一场。教委中职处劳晓芸处长告诉我,很多学生是第一次进这高贵的上海大剧院,第一次听交响音乐会,第一次接受高雅艺术教育,也是第一次同学们能那么安静,认真、投入地听讲解、听音乐。音乐会结束时,同学们掌声雷动,一再加演。同学们理解了、接受了、喜爱了,多么让我兴奋。
上海市教委也在这高雅的上海大剧院,多次举办过由我指挥上海学生交响乐团的新年音乐会。上海南模中学、巿三女中、师大附中、大同中学等乐团都曾进入大剧院演出,孩子们在高雅的剧场中享受美,传递爱,提升修养,提高文化素质。
大剧院艺术中心追求三个“一流”的宗旨,让更多的学生乐团和民营乐团进大剧院演出成为可能,而上海大剧院为普及高雅艺术、提升城巿文化素质所做出的不懈努力,至今也硕果累累,真正达成了“一流的艺术教育”。
从2013年起,大剧院为提升音响质量,又大力重新改造。2013年11月,大剧院15周年重修开幕,为纪念威尔第诞生200周年首场演出时,张哲总裁邀请我出席欣赏在国内首演的歌剧《阿蒂拉》,这是大剧院艺术中心与匈牙利布达佩斯艺术宫及上海歌剧院联合制作的。那次演出的音响质量,无论是乐队、还是独唱、合唱,富共鸣、富亲切感、音质既纯真又甜美。我边听边想:今天哪位能人在掌控电声话筒,如此逼真漂亮。我边听边找何处是电声话筒,中场休息时才告知:一切是真声、真音。呀!这是一次质的提升,一个全新的境界,一流的剧院能林立于世,必具一流的音响。我紧紧握住总裁张哲的手,我兴奋、我惊叹、我感激,优质的音响是一个剧院的灵魂,是一个剧院的美的重要标志。大剧院音响质量的改进是这次改建的核心,能抓住、抓准,能提升这看不见、摸不着的重要环节,真令人兴奋不已,这是上海人之幸、是音乐听众之耳福,这才是和国际接轨,也更让我感受到大剧院“一流的艺术体验”宗旨的魅力。
一座高质、高雅、高贵的剧院场地,她创造出超越于建筑的价值,而这个精神财富的内涵是无价的,是永恒的,是镶刻在历史史册的,她是一个城巿文化的丰碑。大剧院从建成至今,已经跨过十六年,我们上海城市交响乐团十周年了,我也已九十岁了,我们见证了城市的新生,见证了上海大剧院的发展。让我们歌颂她,爱护她,让我们为拥有这一流的上海大剧院而骄傲、而喝彩,更祝福她以万事优秀的姿态展现于上海这神圣的土地上。
十日谈
大剧院“制造”
大剧院的音乐剧让人难以忘怀,请看明日本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