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7:星期天夜光杯/记忆
     
本版列表新闻
     
2015年03月01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为“国票”点赞
鲍世远
◀“国票”(上海国际京剧票房)成立一周年大会时,朱镕基同志以普通会员的身份到场
  ◆ 鲍世远

   【作者简介】

  鲍世远 曾在上海市文化局戏曲改进处、戏剧处、剧目工作室工作近30年。现为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机关离休干部。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上海市作家协会会员。著有谈艺说戏散文集《艺林短笛》《戏缘漫忆》《戏水长流》《云淡风轻》等等。

  你知道么,我们城市里有家上海国际京剧票房(以下简称“国票”)。

  算来“国票”已经存在25个年头了。25年前,上海举办“海内外梅兰芳艺术大汇演”期间,上海各界的一些京昆艺术爱好者,以及香港地区、台湾地区和美国的票友一起倡议:上海应当组建一家票房,有个票友之家。1990年元宵节,“国票”诞生了,首任正、副理事长是汪道涵和李储文,这两位京剧爱好者,一个学唱梅派青衣,一个喜欢余、杨派老生,虽然公务繁忙,还是会忙中抽空到“国票”坐坐,以戏会友,切磋唱腔,没有一点官架子。后来,增补了舒适、程十发、秦绿枝、程之为副理事长。

  几十年来,每逢周六下午,上海文艺界、新闻界、企业界的京剧爱好者和“国票”的票友们,清茶一杯,三五结伴,围桌坐定,练习唱腔,交流技艺,弘扬“国粹”。

  旅居海外的票友们到上海公干、探亲、访友、旅游,都会到“国票”做客。1994年5月1日举办《海内外名票名家联谊清唱会》,京剧名家张君秋、谢虹雯、袁世海、杜近芳、马长礼、王正屏、夏慧华,香港名票金如新、李和声、张雨文、张宇以及“国票”的舒适、秦绿枝等出席演唱会。十多年来,来访交流联谊的海内外票房、票友来自香港、台湾、澳门等地区和美国、加拿大、法国、澳大利亚、荷兰、新加坡、泰国等国家。

  “国票”还经常接待来自全国各地的票房、票友,其中有北京国际京剧票房、贵州省老干部活动中心京剧联谊会、南京金陵汉宝国剧社、杭州长青京剧票房的专程来访,共同交流工作经验,切磋唱腔艺术,密切情意联系。

  我和“国票”接触,是由“国票”负责人之一许世德相邀参加活动开始的。许世德是个热心人,通过他的联络,我认识了“国票”的许多文艺界的京剧爱好者。舒适身体健朗,每周活动从不迟到早退,他曾由名师产保福亲授,习余杨派老生,有时参加乐队学打大锣,还会操琴伴奏,曾为电影演员董霖清唱操琴。电影界还有蒋天流、岑范、凌云都是名票,蒋天流还是最早倡议组建票房的发起人之一。新闻界的秦绿枝是著名记者,“国票”的热心人,他爱唱杨派,一曲《洪羊洞》,苍劲柔美,委婉动听,有板有眼,稳健自然。翁思再是国内知名京剧学者、剧作家,在央视“百家讲坛”栏目演讲过《梅兰芳》、《伶界大王谭鑫培》,对余派唱腔颇有研究成就。梅兰芳的入室弟子舒昌玉,他的梅派青衣戏,极富神韵。他温文尔雅,潜心研究,老当益壮,乐于和票友们交流并共同提高。画家颜梅华,我只知道他擅长花卉山水,还是戏曲画家,谁知他还能唱京戏,而且唱得地道入耳,他在“国票”由许世德操琴,演唱高派《逍遥津》,高亢清亮,深受赞许。戏曲界的杨华生、陈卫伯都是京剧的爱好者和“国票”的常客,他们都爱唱“麒派”戏,每次唱毕,欢声四起,其乐融融。

  有一次,“国票”活动日,朱镕基同志也来了,他是以普通会员的身份来参加活动,他说:“我可作为一般会员参加,不担任任何职务,不要把我当作特殊会员。”那天,他兴致勃勃地为京剧名家夏慧华演唱《贵妃醉酒》二胡伴奏,他琴艺娴熟,配合默契,掌声满堂,传为佳话。他到北京工作后,仍对票房十分关心,他在给舒适的回信中写道:“对你们振兴京剧和积极开展国际票房工作的努力表示敬意,如我有机会去上海,仍愿去票房捧场。”他还认真托人代缴会费,表示自己对票房的一点心意。

  在我的记忆中,有一次“国票”的活动日特别热闹,那天众多京剧名家尚长荣、关正明、张学津、王熙春等到来,他们来了就唱,唱的都是各自的拿手戏,这可让票友们大大地过了把瘾。就在这一天,京剧名家唱完后,电影导演岑范毫不犹豫地上台唱了言派戏《让徐州》,一曲咏叹,荡气回肠,苍凉柔情,“言味”十足,不仅博得了满堂彩声,还获得了众多京剧名家的热情赞赏。

  事后,岑导告诉我,他念中学时结交了一位朋友叫言小朋,是京剧名家言菊朋的儿子,他常到小朋友家去玩,也就熟悉了言菊朋,他常听言菊朋吊嗓、说戏,听得最多的是《让徐州》,耳濡目染,他爱上了京剧,爱上了“言派”,他被言菊朋无时非戏、无处不戏的精神感动,他领悟到言派唱腔在刻画人物的苍凉坚韧的性格方面,独具特色,他刻苦钻研,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他认为言菊朋演唱《让徐州》中的陶谦,身染重病,心诚情切地向刘备倾吐心声,其心可敬,其声可亲,心声感人,才能唱得声情齐美,娓娓动听。

  出生于艺术之家的京剧老票友杨柏年,也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他父亲杨亦农是著名书法家,又是京剧票友。他自幼喜爱京剧,受艺术熏陶,七岁登台演戏,长期以来对麒派和司鼓用心钻研,是票房里不可多得的人才。他曾将自己演出过的《打严嵩》本子,再根据1962年周信芳、裘盛戎演出的实况录音,重新整理出版,这是对弘扬麒派艺术做出的极有价值的贡献。

  “国票”的票友中,有不少对京剧艺术造诣较深,勤于探索研究的人士,凭借这个优势,“国票”组织举办一系列重要纪念演出,与海内外票界联谊以及参加各类社会文化活动。比如,为纪念京剧须生泰斗余叔岩100周年诞辰,举办“海内外余派汇演”;为纪念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周信芳百年诞辰、为著名京剧大师程砚秋逝世33周年等举办的专场演唱会,都在海内外反响强烈。

  “国票”还通过组织比赛,艺术研讨、培训教唱、举办讲座、录制影像、著书立说等,做了大量普及京剧知识,传播民族文化的工作,比如“少年儿童京剧清唱大奖赛”,“麒派艺术系列座谈会”,录制京剧练唱伴奏带等等。

  我深感快慰的是,“国票”的各界票友们,他们因为对京剧艺术和民族文化的无比热爱而走到了一起,即使是名人和官员也只是其中的普通一员。他们辛勤耕耘、切磋交流,流派纷呈,情意融融;他们不求名利,只问学艺上进,乐于奉献;他们不求闻达,只望心意淡定,艺术长青。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评论·百姓故事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综合新闻
   第A06版:国际新闻
   第A07版:新闻面对面
   第A08版:一周新闻人物
   第A09版:新民资讯
   第A10版:文化新闻
   第A11版:运动汇
   第A12版:活力上海/运动汇
   第A13版:运动汇/烽火周末
   第A14版:新民教育/招生培训
   第A15版:广告
   第A16版:广告
   第B01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B02版:读书/夜光杯
   第B03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4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B05版:星期天夜光杯/阅读·连载
   第B06版:都市专栏/星期天夜光杯
   第B07版:星期天夜光杯/记忆
   第B08版:译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B09版:星期天夜光杯/新智
   第B10版:百姓纪事/星期天夜光杯
   第B11版:星期天夜光杯/快乐作文
   第B12版:上海珍档/星期天夜光杯
   第B13版:金色池塘
   第B14版:晚晴风景/金色鱼塘
   第B15版:金色池塘/长命百岁
   第B16版:银发社区/金色池塘
我为“国票”点赞
我与马公愚先生的师生情缘
记 忆
新民晚报星期天夜光杯/记忆B07我为“国票”点赞 2015-03-01 2 2015年03月01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