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名没有公开姓名的美国政府高官告诉法新社记者,美方之所以坚持要达成一份“好协议”并多次同意谈判延期,是因为美方“坚守着一些底线”。这名官员强调,美方所能接受的协议必须包含“切断伊朗寻求核武器所需可裂变材料的不同途径”这一内容。
伊核问题已经谈了多年,一路走走停停。2013年11月,伊朗与伊核问题六国(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中国和德国)达成阶段性协议,伊方同意暂停部分核计划以换取解除部分所受制裁。各方原本希望去年11月达成全面解决方案,但是没有成功,继而把谈判期限延长至今年6月底。
按这名美国官员的说法,美方在谈判中坚守的底线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伊朗不得借助阿拉克重水反应堆生产武器级浓缩铀。
其次,伊朗不得利用福尔多铀浓缩厂展开铀浓缩活动。
第三,达成的任何协议必须确保伊朗需花费一定时间才能获得制造核武器所需的足够可裂变材料,以便为外界做出应对留足余地。按这名官员的说法,这一时长至少一年。
第四,伊朗应当“显著削减”其正在运行的离心机数量以及浓缩铀库存。
第五,伊朗必须同意其核设施、铀矿及其他可疑地点接受“前所未有的核查”。
第六,美方坚持在一定时期内根据伊朗履约情况分阶段取消对伊制裁。
伊核问题全面协议谈判目前已经进入关键阶段。分析人士解读,伊核谈判的复杂之处在于其中既有政治问题又有技术问题,两者相互缠绕。如何同时处理好这两方面的问题,需要极大的政治智慧和政治决断,这也是各方携手完成伊核谈判这场马拉松“最后一公里”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