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眼泪的产生和去向,多数人并不了解。泪道病专家范金鲁表示,人除了睡觉时不分泌眼泪,其余时间一直在分泌眼泪。从泪腺产生泪水,然后滋润眼表,蒸发一部分,剩余泪水会随内眼角处的泪小点,流入泪道。
“通俗来说,泪道就是眼睛的‘下水道’,是泪液排出的导流系统。”范金鲁解释说,“如果泪道的导流系统正常,泪道周围与眼表受到外界刺激,泪液分泌量增加,从而眼泪得以流出,这种情况下称之为‘流泪’,一般属于暂时性,可由医生判定,观察或采取治疗。”
“但当泪液的分泌量正常,泪道的导流系统出现障碍时,泪液就会无法流入泪道而溢出,这种现象称之为‘溢泪’,属于泪道系统发生阻塞,是必须要治疗的范畴。”
范金鲁指出,溢泪主要分3种情况:一是泪道本身冲洗是通畅的,但是有眼轮匝肌松弛、泪点外翻、结膜松弛、面神经麻痹等问题,所以出现“功能性溢泪”。二是泪道的解剖结构发生病理性改变,使得泪道导流系统中的某一段出现闭锁,也会发生泪道阻塞,出现溢泪。另外,外伤、炎症、年龄或不明原因的情况下,亦会造成泪道一过性狭窄,以鼻泪管狭窄最为常见。
范金鲁介绍,溢泪可分为以下3个等级:一级即室外寒冷天气或大风天气中的暂时性溢泪,也是生理性溢泪,一般可以先观察一段时间;二级则是在室外的持续性溢泪;三级是室内、室外均持续性溢泪。据了解,二、三级溢泪属于病理性溢泪,需进行手术治疗。
范金鲁表示,手术是目前解决泪道疾病较快速有效的方法。但其中激光和插管手术后可能会有不少患者预后效果不理想。而且过去,手术都需要切开皮肤,分离皮下组织及肌肉,甚至用骨钻钻开骨头,接通阻塞部位。
然而,现在医学技术已经有了明显突破,最开始鼻腔内窥镜是耳鼻喉医生的专利,现在它经过改良,已经成为眼科医生的好帮手,应用鼻腔内窥镜系统深入泪道,内窥镜的探头只有0.6mm,其对泪道疾病的治疗能够达到微创甚至超微创的水平,较大限度的避免了损伤其周围组织,是目前治疗此类疾病创伤较小的方法。
范教授指出,鼻腔内窥镜系统可以治疗泪道疾病非常广泛,可以说有了鼻腔内窥镜系统,很多泪道病疑难杂症都能够迎刃而解,比如一些治疗难度较大的先天性鼻泪管阻塞、囊肿;泪小管或泪总管阻塞;慢性泪囊炎;单纯性鼻泪管阻塞;泪道内异物的清除;行泪道插管、激光或泪囊鼻腔吻合术后复发者;泪囊摘除后并发症;泪道瘘管以及各种外伤引起的泪道疾病。
范金鲁提醒,虽然很多人都不明白自己为什么会流泪,但却自我认为流泪不算是病,不用治疗,往往等到最后病情严重才去医院,而这样很可能错过最佳治疗时期。他强调:“虽然手术可以治好,但预后效果也会受影响,不如在最佳时期内治疗的恢复情况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