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意这几年最好
范保林的小龙虾批发店就在小街的后半段。从早上5时到晚上9时,范阿姨的生意就像“打仗一样忙碌”。天微微亮时,虾农的活虾就送到了批发店,挑挑拣拣、按个头大小分一分后,就赶紧打包装箱往外送。“今年价格还行,三四块钱一只个头最小的,也要卖到10块钱一斤。一两个头的‘极品’就能卖到40多块钱,比去年涨了点。”范阿姨一边和记者聊着天,一边帮伙计搭着手往白色泡沫箱里装虾、铺冰,再绕上几圈封箱带后,晚上就要将这批订单发往烟台。
做这行已经八九年的范阿姨,现在每天都能发出去二三千斤小龙虾,不管是附近的饭店,还是远在内蒙古、新疆的订单,她统统都做。“辛苦是辛苦了点,不过想想2010年小龙虾出事的时候,一天百来斤都批不出去,现在的生意真是这几年中最好的时候了。”范阿姨说。 线上线下同时销售
上世纪80年代,小龙虾在盱眙并不“吃香”,渔民们打鱼时顺便捞着点,也就清水煮煮吃,两三毛一斤的卖掉。后来盱眙人发明了“十三香”调料,经过这种调料烹制的小龙虾美味异常,市场也逐渐火爆起来。进入新世纪,盱眙人打造起“小龙虾”这张城市名片,“三钿不值两钿”的小龙虾开始有了“身价”。
“今年我速冻的虾都卖到99块一斤了,比王八还贵。”见到满江红龙虾产业园总经理陆伟时,他正在电脑上看淘宝“特色中国盱眙馆”的销售情况。6月8日正式开馆,前几天上线试营业了一下,销量竟然高得和线下实体店打成了平手。
陆伟的满江红龙虾产业园就位于淮河边上的官滩镇内,是国内最大的龙虾养殖基地,也是从事龙虾育种、科研的龙头企业。记者看到,近万亩水面被分割成一个个方齐规整的养殖塘口,在阳光照射下泛着点点金光。每个塘口都往地下挖出1米多深,塘里种上水草,既是小龙虾的“零食”,也为它们栖息脱壳提供隐蔽。
陆伟说他的小龙虾真正红起来,恰是在盱眙小龙虾被集体“封杀”时。“那时候散养的、野生的小龙虾都不敢吃了,他们知道我这里都是人工精养的,干净,每天都有好几个电话来要货,销量直线上升,从那时候起就把价格抬起来了。”人工精养的小龙虾不管是生活的水质,还是吃的饲料,都很有讲究,仅塘口水温水质监测,就专门有一个24小时气象台。“光这个成本就比普通虾农高出一大截,价格当然也就更贵一点。”
这几年,一二线大城市对小龙虾品质的要求更高了,人工精养的小龙虾也更容易获得市场认可。“贵是贵了点,不过你们上海,还有杭州、宁波的大饭店年年都要我的龙虾。6月11日‘盱眙国际龙虾节走进上海’活动,我们‘满江红’龙虾就送去了不少。”
建种苗繁育保护区
“今年小龙虾的价格比去年略有上涨,7-9钱的小龙虾‘塘口’价每斤在30元左右,一年价高一年已成不争的事实。”盱眙小龙虾协会秘书长赵建民告诉记者,这几年小龙虾的平均涨幅都在一成左右,随着近期大量上市,价格已经比5月上旬回落了一些。
“抬高小龙虾价格的主要因素在于产量有限。”赵建民说,这几年市场对小龙虾的需求量持续升温,消费市场从原来集中在长江中下游的武汉、南京、上海,扩展到新疆、辽宁,全国各地“一片红”,产量却还只有这些,供不应求的卖方市场把小龙虾的价格越抬越高。
作为外来物种,小龙虾的虾苗主要靠野生,近年来发展过猛的小龙虾产业,已经导致野生小龙虾资源捕捞过度,种群难以自然修复,大量小龙虾近亲繁殖,体质变差。
“我们正在淮河上游规划建设‘万亩种苗繁育保护区’,将小龙虾的优质种苗保护起来,修复种群。”陆伟告诉记者,保护区最快明年就将运作起来。与此同时,他还打算与渔政部门积极沟通,推行小龙虾“禁捕期”,给过度捕捞的小龙虾一个“喘息”的机会。
本报记者 梅璎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