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8:文娱/文体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大数据助推大电影”论坛上电影人提出自己的看法
~~~“大数据助推大电影”论坛上电影人提出自己的看法
~~~“大数据助推大电影”论坛上电影人提出自己的看法
~~~“大数据助推大电影”论坛上电影人提出自己的看法
~~~“大数据助推大电影”论坛上电影人提出自己的看法
~~~“大数据助推大电影”论坛上电影人提出自己的看法
     
2015年06月15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技术永远不可能代替艺术
“大数据助推大电影”论坛上电影人提出自己的看法
张艺
■ 《小时代》剧照
  【相关链接】

  什么是大数据

  大数据源自网络搜索引擎、社交平台和视频网站数年来积累的资源。当一位用户通过浏览器登录账号后,网站后台技术便将用户位置数据、设备数据悄悄地记录下来。这些记忆代码包括用户收视选择、评论、主题搜索,以及在更新、收看、阅读过程中所做的收藏、推荐到社交网络等动作。这些都被网络后台程序转化成代码,当作内容生产的元素记录下来。数据的跟踪分析能够更加清晰地了解影视剧产业链的各种核心资源,为影视公司出品剧目提供决策依据。

  你可以不喜欢《小时代》,但你却不能忽视《小时代》的观众群,因为他们或许将决定中国电影的未来。

  这句话应该能解释去年的国内电影市场,为何不到10%的电影却囊括了80%以上的票房。随着互联网“大数据”概念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向来以“高风险,高回报”著称的电影行业,也逐渐反射出理性和科技的色彩。然而,“大数据”虽然造就了一系列卖座影片,一批“高票房,低口碑”的烂片与此同时也被催生了。昨日,在上海国际电影节举行的“大数据助推大电影”论坛上,部分业内人士对如何正确看待“大数据”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他们认为“技术永远不可能代替艺术。”

  私人订制

  在一些网络搜索引擎、社交平台和视频网站上,每天都在产生非常庞大的数据量,这些数据能够真实反映网络用户的想法和喜好。例如根据新浪微博用户的大数据分析显示,目前观众最感兴趣的电影题材前五分别是剧情、爱情、青春、戏剧、科幻。而今年在电影节上亮相的影片,如《天亮之前》《赏金猎人》《破风》《我的男友和狗》《杀破狼2》等,均是大数据所看好的票房黑马。

  大数据时代,最难也是最重要的,是要精准找到受众,从而实现有的放矢的“私人订制”。视频网站爱奇艺已经建立了当前规模最大的中国视频用户“影视剧爱好数据库”,目前已在影视剧剧本、主创的选择,拍摄和后期制作中开始应用。阿里巴巴“娱乐宝”同样不甘示弱,他们利用大数据搜索出去年最具“淘宝”关注度的明星范冰冰,为其量身打造电影项目《王朝的女人·杨贵妃》,挖掘明星关注度背后的商业价值。

  精准定位

  那么,对于网络用户来说,大数据究竟有什么好处?简单来说,这些数据是双向的,也就是说,它既可以告诉制片方应该选择哪位导演、哪位演员,也可以告诉用户,这部影视剧中哪些部分最值得收看。

  例如美剧《权力的游戏》火爆网络,让无数观众彻夜追剧,爱奇艺为“攒剧党”提供了一条“捷径”:在该网站所有电视剧观看进度条下,都出现了一个视频精编功能按钮:绿镜。点击它,数小时内就能看完整部连续剧的精华内容。

  绿镜这个大数据“剪刀手”目前已经覆盖了爱奇艺全部综艺、影视节目,网站通过综合分析海量视频观看数据,集合用户喜好,将精彩内容抽离,生成受关注程度最高的 “精华版”。甚至还推出了男女版分类,避免了男女观众对不同类型影视剧的喜好偏差。

  质量为王

  昨日论坛上,不少业内人士也提醒,目前来说,大数据只是一种参考工具,用来提供解决思路,不能“包治百病”。新浪微博首席执行官王高飞表示:“我们做大数据,只是做放大器。一个电影好不好,最终还是取决于这个电影本身。统计观众数据虽然重要,但大众口味不等于艺术水准,永远代替不了艺术家的创作。”

  诚如此前的影片《小时代》,大数据分析为其打下受众基础,但电影口碑却远远不如票房来得优秀。有与会者认为,大数据作为一种信息,其背后代表着什么含义,还是要靠个人去判断。“大数据运用得当,可以提高商业回报率,但这一前提,在于创作者提供了好电影。过于单方面强调大数据的分析作用反而会干扰创作过程,使得电影作品不伦不类。”本报记者 张艺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时政·要闻
   第A03版:时政新闻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民生速递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
   第A09版: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
   第A10版:上海新闻
   第A11版:专版
   第A12版:社会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广告
   第A15版:中国新闻/长三角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
   第A18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9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0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1版:财经新闻
   第A22版:夜光杯
   第A23版:夜光杯
   第A24版:阅读/连载
   第B01版:康健园
   第B02版:医苑/康健园
   第B03版:康健园/康复
   第B04版:保健/健康园
   第B05版:新民健康/医技
   第B06版:互动/新民健康
   第B07版:大购网专版
   第B08版:资讯/市场之窗
技术永远不可能代替艺术
传统折子戏叫人过瘾
怎么买到热门票?记者给你支两招
张宏森:我每天微博搜新片评价
第18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加场通知
“永不褪色好八连”报告文学今首发
新民晚报文娱/文体新闻A18技术永远不可能代替艺术 2015-06-15 2 2015年06月15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