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0:体育/文体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中国女子水球基础薄弱缺乏比赛环境——~~~
中国女子水球基础薄弱缺乏比赛环境——~~~
中国女子水球基础薄弱缺乏比赛环境——~~~
中国女子水球基础薄弱缺乏比赛环境——~~~
中国女子水球基础薄弱缺乏比赛环境——~~~
     
2015年06月15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女子水球基础薄弱缺乏比赛环境——
世界联赛列第四名
■ 中国女子水球队(黑帽者)昨在三四名比赛中积极防守 本报记者 周国强 摄
  国际泳联世界女子水球联赛总决赛昨天在上海结束。伦敦奥运会冠军美国队全胜夺冠,澳大利亚队、荷兰队、中国队分获二至四名。

  2013年世界女子水球联赛总决赛,中国队在北京登顶。时隔两年,同样的比赛,中国女水却接连败北,原因何在?

  “最主要的是对方可以同时换五个人,而我做不到。”里卡多说,“我们现在每场比赛就是让年轻人锻炼学习,2/3的队员是新人,甚至有好几个是第一次参加世界联赛,年纪最小的熊敦瀚不满17岁。”

  国家体育总局游泳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原家玮指出,中国女子水球的现状:青黄不接、基础薄弱。

  目前全国从事女子水球的运动员不足200人,而正是这么一批半路出家的运动员,曾屡创奇迹。

  没关注,没喝彩,鲜有赞助。几乎所有的运动员都是从游泳、手球等其他项目中转项而来。守门员杨珺11年来始终是一号门将,“后面没人接上,我就不退役。”由于基础薄弱,中国水球可持续性发展远不如欧美国家,“美国几乎每所大学都有水球队,我们出去同她们比赛,心里可羡慕了。”昨晚三四名比赛打进两球的杨歆艳说。正因为国内缺乏水球比赛,中国女水每年只能“背井离乡”,尽量多到国外参赛,还参加过澳大利亚国内联赛。

  为什么水球无人问津?原因很多,但对水球的不了解,是主要原因。“我三岁半学游泳,现在的家长,舍得让孩子在三岁半时就学游泳、舍得在水里被球砸来砸去吗?”杨歆艳说,“我是从游泳转练水球的。之前,对水球毫无概念,一练才发现,原来这么有意思,趣味性不比其他球类项目差。”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推广水球运动,本次比赛通过网上预约、免费领票的方式,前来观赛的沪上观众达3000人,相比较以往在国内举办的水球比赛,算是一个不错的数字。新民晚报读者韩一第一次现场观看水球比赛,便被深深吸引住了,他说:“以前不了解水球,看了才发现挺有意思的,是集力量、速度和智慧于一体的运动,结合了游泳、足球、篮球甚至排球的特点。可惜平时看不到比赛,身边也没人玩水球。”

  水球也需从娃娃抓起。目前,体育总局游泳运动管理中心已经着手举办三四百人参加的“小小水球”夏令营,欢迎全国幼儿园和小学的孩子报名参加,从培养兴趣开始,让孩子们爱上水球运动。

  本报记者 陶邢莹 李京红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时政·要闻
   第A03版:时政新闻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民生速递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
   第A09版: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
   第A10版:上海新闻
   第A11版:专版
   第A12版:社会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广告
   第A15版:中国新闻/长三角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
   第A18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9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0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1版:财经新闻
   第A22版:夜光杯
   第A23版:夜光杯
   第A24版:阅读/连载
   第B01版:康健园
   第B02版:医苑/康健园
   第B03版:康健园/康复
   第B04版:保健/健康园
   第B05版:新民健康/医技
   第B06版:互动/新民健康
   第B07版:大购网专版
   第B08版:资讯/市场之窗
赞助商冲突一波三折
世界联赛列第四名
伤愈上火线 争胜迎出线
扫一扫添加新民体育微信公众账号
【标题新闻】
新民晚报体育/文体新闻A20世界联赛列第四名 2015-06-15 2 2015年06月15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