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2: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5年06月29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点不点赞
郑树林
  微博、微信是人们在移动互联到来后,最让人喜爱的一个交流平台。智能手机让人学习掌握它的方法也变得越来越容易,几乎是傻瓜式的。随着微博粉丝、微信朋友圈的扩大,每天只要写上几个字放上微博,就会有点评,点赞。可见电脑、手机已经融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离开了电脑、手机,我们还真有点不自在,似乎缺少了什么。虽然暗暗地给自己规定每天的浏览时间要控制,可一打开电脑,上网就无法停下;一打开微信,就会看朋友圈发的图片、文字,不管有没有吸引的内容,有时候可能里面的内容是什么甚至都不知道,但只要是熟悉的人发的,我都会先去发个“心”或点个赞,表示自己看了,同时也是宣示自己的存在。

  几年下来,似乎自己已不再是年轻人眼中的所谓菜鸟了。有一段时间在工作室创作都很难安心下来,其实就是怕没有在第一时间里去点评或点赞的缘故吧。

  点评、点赞,就是向朋友表示自己的存在,向朋友表示问候,有如投票器一般。尽管发微信的人不一定是写微信的,很多是自己认为有意思的内容转发而来,愿意在朋友圈分享他的收获与观点。点赞给人家,那个“人家”肯定是自己的朋友:也许是几十年的老朋友,也许是一次活动一次饭局上加的微信。一次点赞,进一步拉近了距离,增加了相互了解。作为交流平台的微博微信,就有这个作用。我的很多“朋友”和“粉丝”,大多数属于志同道合的文友、剪纸书画工作者或爱好者,每次我发布个什么信息,那些见过面或没见过面的都会来点评或点赞。可是,时间就是在你点评点赞、我回点中不知不觉过去了,自己的工作时间被挤占得越来越少了。

  点赞还是不点赞,一直让我很纠结。

  慢慢地,发现点赞已经与内容无关了:见到朋友圈信息,总是习惯性地去点赞。所谓的“点赞族”,大概就是这样的吧。它更像是一种心理满足或期待。

  不点赞是不是可以?我的回答是:可以!

  没人强迫你点赞。有时,那些转发的微信,在我们习惯性地点赞中也会点错赞,连删除也来不及。

  点赞是一种处理方式,也是一种态度。而“习惯性地点赞”,无助于社交和交流,也并不是维系朋友之间关系的最佳手段。现在我对那些感觉没有什么价值,或不是自己喜欢的图片文字内容的微博微信,下定决心不再点赞,碰到朋友圈都在点赞的就装着没看见。海量的微博微信,让发言者、转发者早已忘记自己什么时候需要点赞点评的了。不点赞,并不能表示我没有关注朋友圈的朋友们。有时间看到朋友发的又是我喜欢的,我也许会点,也许不会点,但无论怎样,都不代表我不存在,不关注。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时政·要闻
   第A03版:时政新闻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民生速递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
   第A09版: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
   第A10版:上海新闻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上海新闻
   第A13版:社会新闻
   第A14版:中国新闻/长三角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文体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18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9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0版:财经新闻
   第A21版:夜光杯
   第A22版:夜光杯
   第A23版:阅读/连载
   第A24版:广告
   第B01版:康健园
   第B02版:养生/康健园
   第B03版:康健园/保健
   第B04版:康复/康健园
   第B05版:新民健康/医技
   第B06版:互动/新民健康
   第B07版:市场之窗/资讯
   第B08版:专版
选择出英雄
如何探视病人
点不点赞
唐人街(外一首)
护照被盗之后
今宵灯谜
凉好乘 叶难扫
扫一扫
新民晚报夜光杯A22点不点赞 2015-06-29 2 2015年06月29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