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己从事医疗工作,看了这篇报道,为自己的职业深感悲哀。一年365天,几乎没有节假日,只要病人需要,作为医务工作者,总是会出现在病房内。我想不是我一个是这样的,大部分的“人医”都是这样的。然而,贵报的这篇文章,感到一种从内至外的“冰凉”。因为,我们这个职业的含金量不如兽医,这种内在的认知,具有普遍性和共性。兽医的分数高,说明报考的“人多粥少”,“人医”的分数低,说明“人少粥多”,报考医学院的人少了很多。面对这种现象,在贵报的报道中,我没有看到对医疗行业日后发展的忧虑与担忧,而是一种非常平和与淡化的状态,而我为此深感担忧。如此下去,以后百姓还能得到优质的医疗资源吗? ——读者 丙丁
本报记者 陆常青 整理
您可以拨打本报读者热线:962555或投稿邮箱:lucq@xmw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