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控图像资源全网共享
静安区面积7.62平方公里,划分为50多个网格。陆晓栋介绍,静安区新建了一批图像监控点位,统一管理已建成的公安道路图像监控系统和各街道社区图像监控系统,正着力打造覆盖全区的城市图像监控系统“一张网”。
陆晓栋说,按照公安道路图像监控建设规划内容和各街道提出的社区图像监控新建需求,在全区城市道路、公共区域、重点部位,在各街道非市政道路、居民社区(非商业小区)主要出入口、重点部位等加装高清图像监控点位,共约4000个。区公安分局牵头协调相关部门统一组织开展,并采用由电信运营商投资建设、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实施。建成后,由区公安分局组织运营商及相关部门做好日常管理及运维。
“按照技术规范,将已建、在建、待建的监控点位统一纳入公安监控网络,并根据职能部门需求和安全管理规定,逐步将监控图像信息联通到区网格化城市管理中心、区防汛办、区人口办、各街道综治工作中心等相关职能部门的信息平台上,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实现静安区监控系统的图像资源全网共享和调用。”陆晓栋说。
工地互评开“负面清单”
静安区地处市中心,也有不少建筑工地。螺蛳壳里做道场,如何最大限度减少扰民,考验管理水平。
夏季是施工高峰期,气候干燥高温,建筑工地扬尘防治形势严峻。除了严格开工审核、强化现场监督外,陆晓栋认为,施工现场扬尘防治的关键在于落实企业主体责任,不能一味靠政府单方面行政监管。
为了激发工地参建企业的主动性,静安区建管委研究制定了《建设工程文明施工测评工作管理办法》。每月组织各在建项目负责人,分组互评各项目的文明施工动态。互评成绩向所有工地通报,对排在最后三名的工地开出“负面清单”,责成其立即整改,并开展自查和监督复查。阶段性互评情况,与项目每季度安全生产标准化等级评定、文明工地创建和优质结构评定等挂钩。
针对大中里、西斯文里、静安花园、国泰君安等正在或年内将开挖基坑的工地,静安区将督促施工单位制定扬尘污染防治方案,指定专人负责,规范设置车辆清洗设施、泥浆沉淀设施、垃圾渣土堆放场,保持场地洒水频次,确保泥浆不外流,进出土方车辆冲洗100%,裸露土方和物料覆盖100%。
静安区60号地块、大中里、国泰君安3个工地的扬尘在线监控系统已安装完毕。静安区建管委将继续会同区环保局,督促建设单位落实资金,推进安装西斯文里、越商大厦、静安花园等工地的监控系统,运用这些“电子眼”的监测数据,加强对施工现场的动态管理,有效控制扬尘污染。 本报记者 陈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