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王伯群先生出现在东老河
我接着要说到的一个大学,它的地理位置与施约瑟创建的圣约翰书院十分相似,与迤逦而去的苏州河,可以说是朝夕相处、亲密接触,它便是大夏大学。
大夏大学的灵魂人物叫王伯群。读过“上海往事三部曲”之一《与邬达克同时代》的读者对此君定然有个回忆,王伯群先生与保志宁小姐那段缠绵悱恻的情事,堪称数不胜数的上海传奇之一,不过,此刻我想让读者先来认识一个人物,她便是俄国贵夫人柯罗莱夫人。
没有更多的资料来勾勒柯罗莱夫人的基本形象,她是前罗曼诺夫王朝中的一员么?她的夫君是那个突然崩溃的帝国中的一个公爵或侯爵么?一切都不清楚,或不那么清楚,清楚的是,柯罗莱夫人蓦然雅兴大发,她看中了一个地方,和这个地方上的一条小河。
那地方,是在苏州河西段周家桥以东的北岸;那小河,最初名字叫东老河,是吴淞江的一条支流。
柯罗莱夫人看中这个地方和这条河流自有她的道理。20世纪20年代末,城市的中心区域已经完全地都会化,然而,在周家桥周边的土地上,上海依然还是那么的野气深重,而在东老河河面上,更是不时有野鸟低低地掠过,有鱼儿很活泼地跳出水面,在阳光下闪耀着它明亮的鳞光。柯罗莱夫人的品位让她产生了在这里办个野外度假村的念头,这个野外度假村后来便叫作了“丽娃栗妲村”。
于是,柯罗莱夫人便与上海滩一时无二的面粉、纺织大王荣宗敬洽谈起了租地事宜,洽谈结果当然是一个OK。柯罗莱夫人一阵忙碌,随后,一个供1930年代的上海有产阶级(主要还是西方有产阶级)消遣、玩乐的度假基地应运而生,那里面有着如下项目:游泳、划船、跳舞、打网球、听音乐,此外,柯罗莱夫人的品位还让她向前来度假的男女提供着精致的西餐和让人神思恍惚的下午茶点。
不过,柯罗莱夫人的好景不长,原因是面粉与纺织双料大王的荣宗敬先生要将建造有“丽娃栗妲村”的这个地块全部收回,他要将这块地用来赠送给一拨子中国精英,而这拨子中国精英则要在这个地块上建造一个大学,大夏大学。
时间必须适当前移,是在1924年。
厦门大学里发生的学潮,让这座南方大学一下子成为其时整个四分五裂中国的焦点。
情势急转而下,学潮分外激荡,厦门大学林校长为代表的一方与厦大青年学生终究成了楚河汉界的势不两立者,必然地走向“有我无他、有他无我”的决裂阶段。以欧元怀为代表的9名教授,那年那月率领着200多名厦大学生愤而从厦门出走上海,而我必须补充一句的是,那时那刻,“民族魂”的鲁迅还没有抵达厦大任教,那将是两年后的事情,是圣约翰才子林语堂精心谋划后才产生的结果。
欧元怀在上海筹办起了大学,大学别有用心地叫大夏大学,所谓“大夏”其实便是“厦大”一词的颠倒,随后又添加了“光大华夏”的宏伟之意。那时,一同从厦门大学愤而出走的教授,譬如王毓祥,譬如林天兰,都成为大夏大学的中流砥柱,著名的教育家马君武先生担任了其时尚在襁褓中的大夏大学的校长。那个时候,大夏大学的这个故事还没有发展到柯罗莱夫人不得不关闭优雅至极的“丽娃栗妲村”,但王伯群先生与大夏大学已经有了深切的勾连,担任了大夏大学的董事长。
其时,贵州强人的王伯群人生有一个小小的低谷,对他十分器重的孙中山先生不幸逝世,他因倾轧而被解除了国民党内一个重要职务,正在上海赋闲。大夏大学的创办,让他人生有了一个新的目标,而且也激发了他体内的荷尔蒙,他的斗志再次激扬了起来。两年后,当马君武辞别大夏大学,王伯群索性做起了大夏大学的校长,尽管,行伍出身的王伯群,担任校长一职着实是有点勉为其难。
王伯群虽然不以学术见长,但却有足够的头脑在大夏大学里喊出这样的口号,“本学术研究之自由与独立,涵育革命与民主精神”,王伯群还认为,身为校长,他的最主要的职责是能够为学生选聘优质教师,为此,在他担任大夏大学校长一职时,始终为大夏大学拥有较好的师资而作着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