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5:战后70年反思录⑦日本篇
     
本版列表新闻
     
2015年08月24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书摘
  ◆ 我在此特别强调,对造成“大屠杀”的日本人的精神构造的批判性分析,仅限于战时中的问题和历史研究的问题是不够的;这对今天仍是必要的。我们日本人把外交、军事托付于美国度过了50余年,对大众的战争责任问题至今仍没个结论,这本身就是问题。

  ◆ 对于日本大众来说,作为反人民的侵略战争失败的思想体验是不存在的,有的只是对过去的“战争”和现在的“和平”之类的抽象的“战争”与“和平”的对比。不论战前战后,政治制度发生了多大的变化,在大众意识上不是仍保持着很强的继承性么?

  ◆ 在思考南京大屠杀的大众意识层面的根据时,有将其仅限于特殊的“战场心理”,或战场的“异常心理”范畴的倾向。但迄今所看到的大屠杀的具体的现象的根据,单用“战场心理”是不能说明的。也就是说,在日本大众日常的本原的思想中已有胚胎,经过参加侵略战争第一线的绝望的体验,而以大屠杀的形式表现出来。若非如此,回到后方日常生活中,回复到“善良的劳动者”,“平凡的家庭的父亲”,“礼仪端正的常人”的时候,何以会以自得的面孔讲述残虐行为呢?显然无法解释。

  ◆ ……说这些话的复员兵,在战败后为生活所迫,干着黑市贩子的勾当。归根到底,在大众市民社会中,他们都不外是好父亲、好祖父、街道上的正常人。对这样的日本大众来说,战争犯罪和战争责任等只不过是媒体的新闻,日常生活才是昨天到今天,今天向着明天继续不断的。而且,曾经作为得意的种子的对中国的残虐行为,一个个都沉沦到了忘却的深渊。正是在此喷发出的平民利己主义——作为非自觉虚无主义的大众虚无主义——的精神基础,制造出了今日高度的大众消费社会。

  ◆ 败战之初,日本人中不论“精英”还是大众,都远没有把战争责任作为自己的事。我不能不指出,战争中民族道德的败坏没有变化地延续了下来……对把侵略战争推进到国民规模的日本大众,今天必须在思想上还清血债。

  ◆ 在歪曲历史之上的恢复“日本人的名誉和骄傲”,这个“骄傲”只是傲慢的大国意识。在此“以求在国际社会取得名誉的地位”等只不过是狂妄无知。歪曲历史正是对现在的盲目。不承认那场战争是侵略战争,在今天就不可能有诚挚的反省,这只能是日本人的耻辱。

  ——摘自《南京大屠杀和日本人的精神构造》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时政·要闻
   第A03版:新民眼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专版
   第A07版:民生速递
   第A08版:一寸山河一寸血·松山会战
   第A09版:一寸山河一寸血·松山会战
   第A10版:上海新闻
   第A11版:上海新闻
   第A12版:社会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长三角/中国新闻
   第A15版:战后70年反思录⑦日本篇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
   第A18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9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0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1版:夜光杯
   第A22版:夜光杯
   第A23版:阅读/连载
   第A24版:财经新闻
   第B01版:康健园
   第B02版:养生/康健园
   第B03版:康健园/保健
   第B04版:康复/健康园
   第B05版:新民健康/慢病
   第B06版:医技/新民健康
   第B07版:广告
   第B08版:资讯/市场之窗
从残暴“解剖”日本人的精神构造
书摘
新民晚报战后70年反思录⑦日本篇A15书摘 2015-08-24 2 2015年08月24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