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历纸上现出立秋二字,心下顿生惬意。立秋,虽非气象意义上的秋天,但总归是与秋季靠了膀子。望文而生义,仿佛就有习习凉风来仪,秋意竟先觉了。
实不然。暑还是暑,热还是热。君不见,炎炎赤日,暴烈熬煎,蒸熏灼烤之下,莫说是做事劳作,即便身不动、臂不摇,亦汗淋难止。诚然,居有空调,卿本逍遥;公子王孙,亦不必执扇狂摇;但欲想外出,恐心怯则个,以至于步短,呵呵!正一个鹧鸪之鸣:“行不也,哥哥。”由是,神困情乏,百事倦慵。即便夜有路边大排摊可以呼朋引友,饮浆行令而大快朵颐,但只止于勇者行,一般平头小民,唯有惊羡的份儿。
秋天之好,在于快意的清凉。君不见,一俟烈日如火烧的日子过去,有薄透凉风抚肌,是何等的心爽神怡?秋之至,工薪与走卒、引车卖浆者,及至商旅大贾,尽可心无挂碍地着意劳动、神完气定地钱货两讫;此时,无论黄发、垂髫者,衣着从心所欲,即便逾矩亦无妨。秋天是外出旅游的上好季节。斯时,天高云淡,气爽风清。有不畏艰险而登山至顶者,则清凉岚风徐来,能不叫人荡心摇魄?且眼底万物,一览无遗而众小,岂不快哉!即便是江河泛舟、古巷浏行,亦有可意之情韵结伴,又何其愉悦矣。诚然,秋之际,不乏悲风愁雨。此时,若敢杀破秋风,豪饮一渥秋雨,高歌雄起,挽狂澜于既倒,此一秋,宁不令人刻骨铭心?
秋之将至,最动人处,是勃然而发的诗意琴心。想那一班为酷暑而弄得神情萎靡的文人墨客,立时就来了精神。于是,众星毕至,免不了诗情大发、笔墨生花,聊发一通于秋的感怀。一时间,网上博文,手机微信,铺天盖地,蔚成大观。予细观之,佳构鲜见,鸡肋却遍地:个中文辞虽美妙绝伦,但大多是掉了书袋;东抄西摘之下,至多是半兑了的一甏醅酒;而那种除了自慰,唯弄得涉世未深之小时代男女五迷三倒的“鸡汤哲章”,更是趁势满纸飞扬。以至于,污了报刊的面孔,腐了秋之灵秀,坏了秋之清名。如此这般,令一个绮丽婉约的秋字,顿时就了无情趣。也不尽然。倘是不求闻达者,于居家庭院,或楼窗露台间,拂风对月而激发由衷自产的诗情文意、不必假文酸醋之率性辞章,竟于闪念间佳辞灵现,又通了款曲;予观夫,此为难得之得瑰宝矣。如此一番草野情趣,倒也别有情致。若兴之所至,传之友朋,共与把玩,亦不失为一件赏心乐事,且不枉良辰美景之垂怜。
我辈虽读过几许圣贤书,但终究是一写字卖文之俗人。秋之将至,不免流俗,技痒难忍之下,抑不住地弄几行字抒发秋的情怀。又一想,千古文章,情怀之类,前人之述备也。吾一老之将至之人,笔力难逮,唯跟风走一捷径,倒也能省些精气神。于是乎,借得辛幼安《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之“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词句,掉一记前辈的书袋,也算于今之秋字一个差强的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