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4:焦点
     
本版列表新闻
     
2015年08月24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相关案例】
“我们不想过居无定所的日子!”
鲁哲
■ 老邻居吕阿婆在帮忙照顾陈瑛瑾老太种楠 摄
  姚伯和汤姨是正宗上海人,60多岁,现在却借住在昆山花桥。说起来,这里面有段辛酸的故事。

  汤姨是上世纪九十年代的下岗纺织女工,姚伯退休前是工人。虽然清贫,但日子过得还是蛮充实的。宝贝儿子是一家人的希望,“一米八六的个子,长长大大的。”汤姨说到儿子,眼眶禁不住红了。2000年儿子查出得了白血病。儿子的病把一家人拖入了困境。当时儿子刚好高中毕业,没进大学。而在当年,这个年龄段正好不处于医保覆盖范围。所有医疗费用都自己出。儿子病了7年,耗尽了家中全部积蓄,所有的亲朋好友都借遍了。为了做骨髓移植手术,最后只好把家里唯一的房子卖了。

  房子卖了,但儿子还是没救回来。卖房款给儿子买了墓地,还了债,所剩不多,再买房已经不可能。老两口只好借房子住。

  上海的房租越涨越贵,老两口只好租到昆山去了。一室一厅毛坯房一个月900元。姚伯说,这样的房子在嘉定房租要翻一倍,到市中心要3000多元。

  老两口非常希望能有个栖身之处。两人的户口迁出原来的房子,也没地方落,现在就在派出所,变成了袋袋户口。姚伯和汤姨去找相关部门反映。对方一听姚伯一个月退休金有3500元,汤姨有2800元,就说“这么多钱,借个房子没问题了!”这个回答让两个老人非常伤心。除了房子,家里难道不要其他开销了?儿子看病这件事已经让他们尝透缺钱的滋味。

  他们想申请廉租房。但两人加起来的收入超过了申请标准,只好出个下策,假离婚。由汤姨提出申请。这样汤姨每个月拿到了700多元的廉租房补贴。他们所谓的“假离婚”,其实是真离婚。因为从法律意义上说,老两口现在已经不是夫妻。做了一辈子的夫妻,临老了,为了申请廉租房,离婚了。说到这里,两个老人沉默了好一阵。其中的辛酸,只有当事人心里明白。

  虽然拿到了廉租房补贴,但老人还是希望能有个安定的住所。年纪大了,毛病都找上门了。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老人看病非常不方便。“每次看病要到安亭,因为上海的医保卡在昆山没法看病。安亭是最近的‘上海’。”有次姚伯夜里急病发作,要送安亭看病连黑车都叫不到。“叫天天不应啊!”汤姨说。

  两人还有担心的事:“再老下去,房东不肯借房子,怎么办?”

  本报记者 鲁哲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时政·要闻
   第A03版:新民眼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专版
   第A07版:民生速递
   第A08版:一寸山河一寸血·松山会战
   第A09版:一寸山河一寸血·松山会战
   第A10版:上海新闻
   第A11版:上海新闻
   第A12版:社会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长三角/中国新闻
   第A15版:战后70年反思录⑦日本篇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
   第A18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9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0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1版:夜光杯
   第A22版:夜光杯
   第A23版:阅读/连载
   第A24版:财经新闻
   第B01版:康健园
   第B02版:养生/康健园
   第B03版:康健园/保健
   第B04版:康复/健康园
   第B05版:新民健康/慢病
   第B06版:医技/新民健康
   第B07版:广告
   第B08版:资讯/市场之窗
“我们不想过居无定所的日子!”
入住养老院没有监护人怎么办?
莫让失独老人心上再添新的伤痕
新民晚报焦点A04“我们不想过居无定所的日子!” 2015-08-24 2 2015年08月24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