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画著书作《秘诀》
父子祭日仅隔一天
在兵荒马乱的时期,瞿世玮执教的美校不易招到学生,教师月薪时有时无。但是,瞿世玮坚持授画,有时学生到他住处习画。他平时的经济来源,仅靠朋友接济,或者卖画换钱,勉强糊口度日。
当时瞿世玮体弱多病,背驼,憔悴,收入微薄,生活艰难,有时甚至到了无以为生的地步。瞿世玮把瞿壵白从北京接来,一直陪伴在身边,让他打水、做饭、洗衣、缝补等,直至去世。他们父子俩先后借住在悟善社、正宗坛,这是一些没落的官僚政客学道修行的道教团体的公房。瞿世玮名义上是看房,却没有一分钱工资,还要陪来人闲聊。瞿壵白陪伴身边,不知情的人还以为他是个小道士。
大革命时期,瞿秋白还不断接济父亲瞿世玮,后来失去了联系。瞿世玮身边的一些知己朋友都知道他的儿子是著名共产党人瞿秋白,但是都不敢谈及,生怕受牵累坐牢。瞿世玮也很警觉,从来不去麻烦别人。
据吴之光《瞿秋白家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记载,瞿世玮的学生中造诣较高的有李半残,名思健,泰安一中美术老师,继承了瞿世玮的笔法和画风,1962年出版的《山东国画选》收入他的画作《岱麓晓雾》。还有韩少婴、胡岱臣、王凤年、吴炯等,其中胡岱臣与瞿世玮是常州同乡,况且曾是平原县知事瞿世玖的部下,与瞿世玮为挚友,从瞿世玮习画。胡岱臣在平原县时,其子胡绳浦上高小,刚认识瞿世玮时,被他随笔勾画的小狗、小猫、小鸡所吸引,从此立志要学画,拜瞿世玮为师,一直作为画童,为瞿世玮准备笔、墨、砚、色盘,并且铺纸、拉纸、整理画桌等。他跟随瞿世玮的时间最长,对瞿世玮的山水画深有感悟。他的家里珍藏瞿世玮的山水真迹,其中《山水图》,四尺中堂,上题“霜气满空山,风动木叶晚”、“秋山直殊北苑,以长劲瘦直树法,郁密行之,恍然有爽气,所谓意外法也。己未春仿之以奉岱臣仁兄方家指正”,落款“稚彬弟瞿世玮”。显然,此画题词中有讲授习画之言,“以长劲瘦直树法”诸语,在瞿世玮《山水入门秘诀问答》有具体讲解。
济南的南门外东燕窝街的正宗坛旧址,又名正宗救济会,这里原来是一家做陈酒的酒厂,几间平房。瞿世玮是在这里病故的,时间为1932年6月19日。这与3年后瞿秋白牺牲的祭日仅相隔一天(6月18日),冥冥之命运竟如此巧合。
瞿世玮病逝时,瞿秋白正在上海遭到“内忧”(党内左倾路线无情斗争)“外患”(国民党通缉),隐居在南市紫霞路68号谢旦如(解放后担任上海鲁迅纪念馆副馆长)家里。新发现的瞿秋白唯一一篇微型小说《小妹妹》(1933年8月30日《中华日报·小贡献》),以妻子写信的形式,向“流浪”在外的丈夫谈起回家探望婆婆(婆母)引出的动人故事,由此寄托了瞿秋白思念亲人的浓烈之情。
瞿世玮病故后,经同乡、朋友和学生的救济,才得以安葬。墓址在济南南郊千佛山西麓和马鞍山东麓之间,即江苏同乡会所属江苏第二公墓,墓碑上刻着“民国壬申仲夏五月十六日申时寿终 先考稚彬公之墓 武进不孝男瞿垚瞿铨敬立”。墓碑上只写瞿垚(瞿壵白)、瞿铨(瞿景白),惟恐写上瞿秋白等人名字受到牵连。瞿父病逝后,瞿壵白流落道观,靠人施舍度日。1935年瞿云白将他接到南京,后被带到武汉,次年病逝。
1962年冬天,如火如荼的政治运动接踵而来,瞿世玮的学生胡绳浦、王凤年却执意寻找瞿世玮之墓。经过山东医学院(原齐鲁大学旧址)西墙和南郊宾馆,找到了公墓旧址,其坐南朝北,碑碣纵横,荒草蔓径,人迹罕至,最后发现瞿世玮墓碑。“文革”浩劫,公墓被铲平,建成苹果园,如今扩建为美丽的植物园,生机盎然,郁郁葱葱。
遗著《秘诀》价值高
摒弃守旧提倡“维新”
瞿世玮《山水入门秘诀问答》(以下简称《秘诀》)成为他留存于世的唯一遗著——山水画教科书。据《秘诀》中透露,原拟还有续集,提及“后集再略略演试”。第一集讲授了山水画基本知识,如勾勒山水大致形状后,开始使用皴法,下一步如何操作未能讲授,还有如何立意、布局等都未具体展开。这些都需要在续集中循序渐进,逐步展现山水画教材的深度、广度。
同时,这套教材配有瞿世玮的山水画册,供学生参考鉴赏。其中特地添加7种图样符号,以此分别说明山水画中的具体部位——书禅、虚点、水平、直线、光线、中线、曲线,这在《秘诀》开头就已注明:“以上七图详见图例。”文中有时还提醒:“兹已备用画册”。文后点明:“吾所绘画册首卷有书禅一卷”。“看我画之第三集大中小三等篇幅,真旨列列可见,上课时用为范本之助。”此画册可能与周爱周等人创办的《爱周画刊》有着某种内在联系。
这套山水教科书和画册,汇总了瞿世玮多年授画的经验,比较全面地反映了瞿世玮一生逐渐形成的山水画理念,以及山水画的构图、笔锋、意境等各种技艺,其中融入了他的道家思想、美学追求、教育观念和鉴赏趣味。同时,对于研究瞿秋白如何接受父亲瞿世玮的各种影响,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尽管现存只有第一集《秘诀》,但也可以窥见一斑,弥足珍贵。《秘诀》也是常州画派仅存的唯一一本美术教科书,为中国近现代山水画发展史填补了一个空白。
《秘诀》在论述了山水画的基本知识、习画者人品必须端正等问题之外,最后还阐明了瞿世玮的人生哲理和美学追求,认为“画不过一种最足表现人格上之学,养性灵之艺术”,并从道家哲学说开去:“虽地球亦是从虚空幻化而来,画山水(如)画地球上之丘壑耳。天既与我以性灵,我又何必崇拜中外古人,呆呆的守旧时之派别而不自维新乎?”“须知(中)华虽旧邦其命,令发现于今日之潮流者,莫不以维新为新民之主旨也。”真没想到风烛残年的瞿世玮气魄犹存,内心世界如此广阔,依然涌动着澎湃激情。令人叹曰:满腹经纶冷三更,一二灯芯暖知音。《秘诀》精血遗后世,夕阳深处求性灵。
(摘自《上海滩》2015年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