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4:博览/新民环球
     
本版列表新闻
尚未完工已经超支一倍 高远立意被批华而不实~~~
尚未完工已经超支一倍 高远立意被批华而不实~~~
尚未完工已经超支一倍 高远立意被批华而不实~~~
     
2015年09月17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尚未完工已经超支一倍 高远立意被批华而不实
纽约“零地带”车站:“白鸽”难飞
袁原
■ 卡拉特拉瓦设计的“零地带”交通枢纽车站模型
■ 建造中的车站
■ 卡拉特拉瓦(左二)在展示会上放飞白鸽
  西班牙知名建筑师圣地亚哥·卡拉特拉瓦用一纸白鸽素描,11年前获选设计重建纽约“9·11”遗址“零地带”的交通枢纽车站。如今,这座预计年底完工的建筑已超支一倍,被贴上“最贵火车站”的标签,招致批评不断。

  “最贵火车站”

  根据卡拉特拉瓦的设计,世贸遗址上重建的车站酷似一只振翅欲飞的白鸽。卡拉特拉瓦做了一次声情并茂的设计展示,用一个放飞白鸽的小女孩,寓意重生和希望,然后将设计构思娓娓道来。

  这样的设计,轻松俘获了纽约的心。当时,整个城市仍未走出“9·11”恐怖袭击阴影,正需要卡拉特拉瓦的设计创意鼓舞。

  这是一座宏大的穹顶钢架结构建筑。建筑主体两侧排列整齐、纤细的拱肋在屋顶汇合后继续伸展,在车站上方形成两扇直指蓝天的翅膀。根据卡拉特拉瓦的初衷,这两扇翅膀可以收缩,并带动穹顶向两侧打开,露出天空。

  车站的建筑难度可想而知。整个车站还是沉入地下的建筑,巨大的穹顶则在白色拱肋的支撑下耸立在近50米的空中。整个建筑主色调是白色,自然光从一根根拱肋之间倾泻而下,令整个建筑呈现一种通透感。

  公布之初,设计蓝图颇受好评。《纽约时报》建筑批评家赫伯特·马什卡姆形容整个设计“摄人心魄”,还预言这座建筑必将“驱除长期淤积于纽约建筑血管内的失败主义情绪”。

  然而,虽然动工已超过十年,整个车站却只有一个小型白色候车厅刚投入使用,如今已耗资40亿美元,超出最初20亿美元预算一倍。如今,这座建筑已被贴上“最贵火车站”的标签。卡拉特拉瓦那些高远的设计立意已经没人提及,只剩争议。《纽约时报杂志》建筑评论迈克尔·基梅尔曼称,这座建筑的外形非但不像鸟,反而像一只“庸俗的剑龙”。

  细节求完美

  卡拉特拉瓦对细节完美的无止境追求是预算超支的原因之一。偌大车站里,每一块大理石、每一个门把手,都精心挑选。构建车站主体的钢材在专门车间里铸模定制,用9艘货轮从意大利运送而来。

  负责车站重建的纽约州和新泽西州港务局高层官员多次表示关注,希望卡拉特拉瓦本着节约和高效的原则调整设计,让这座车站“更接地气”。

  但任性的卡拉特拉瓦坚持,繁复外形和精美细节不可或缺。他以纽约中央车站为例,认为这座建筑之所以成为传世经典,就是因为毫不吝惜花钱。“这些石材细节、灯饰和镜子可以被说成奢华,但这更是一份馈赠。”

  批评人士却认为,高昂的造价只会令这座车站沦为一座华而不实的装饰品。卡拉特拉瓦最终妥协,把会收缩的翅膀改为固定不动。另外,为防止类似“9·11”的恐怖袭击,车站的外形变得更结实,翅膀末梢变得更尖。

  这样一改,卡拉特拉瓦精心设计的“白鸽”确实更像恐龙。

  建筑师喊冤

  重建车站的工程令卡拉特拉瓦的公司进账8300万美元。不少批评因此直指他个人,并翻出他设计建筑预算屡屡超支的历史。卡拉特拉瓦因此上了“黑名单”,各公共建筑项目对其唯恐避之不及。

  卡拉特拉瓦感觉很无辜,“是他们选择了我,因为我有创意。”他设计的车站实际预算只有3.19亿美元,在总预算规划中份额不大。相当部分高昂的预算花在看不见的地方:机械系统、地下通道改造等基础工程。

  由于要保证毗邻的纪念广场能在“9·11”十周年之前完工,车站施工只好“让路”,采取从上到下的建筑方式。这加大了施工难度,加重了成本负担,更延长了工期。

  卡拉特拉瓦至今坚持,为这座车站投入时间和金钱完全值得,因为这必将成为纽约的新地标。全部投入使用后,这座车站将连接11条地铁线路和1条城市列车,供周边工作的10多万人换乘出入。紧邻候车大厅是一个3万多平方米的大型零售商场。

  卡拉特拉瓦认为,川流不息的人流和轨道交通会让车站成为纽约生活的“心脏”。

  建筑师格雷格·戴克斯负责设计“9·11”国家博物馆和纪念馆。他认为,世贸中心附近的建筑不曾真正对公众开放。这里要么是不对外开放的写字楼,要么是专门凭吊逝者的纪念建筑。

  他认为,相比之下,卡拉特拉卡设计的宏大地下车站无论从结构还是本质,都是一座对整个城市开放、充满生命的建筑。戴克斯相信,往来于此的纽约市民将为这片充满伤痛回忆的地方注入活力。

  当局自找的?

  车站预算超支和工期延误,纽约州和新泽西州港务局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港务局有着强大的工程队伍,享受丰厚联邦拨款,对卡拉特拉瓦似乎情有独钟,几乎一手决定了他的任用。卡拉特拉瓦对港务局也很上心。他曾陪同港务局两名官员前往欧洲考察自己的设计项目。这两人分别是职业工程师安东尼·萨尔托尔和重建主管安东尼·克拉基奥洛。

  随着重建全面展开,联邦拨款和保险赔偿显然不够覆盖所有工程费用,剩余部分只能由港务局掏钱。此后,港务局与卡拉特拉瓦的关系日渐冷淡,与他关系密切的几位港务局高官也因为牵涉腐败调查或个人原因离职。

  车站重建一直被视作港务局的“心头肉”,但其实用性遭到质疑。从2004年重新开通轨道交通以来,世贸遗址临时车站每个工作日有4.4万名乘客使用,只及中央车站通勤人数的五分之一,有必要斥巨资重建规模如此大的车站吗?

  港务局预言,随着重建区域全面开放,这座车站必将吸引更多客流。若果真如此,重建车站仅有5个站台,且与之相连的各地铁隧道又老旧不堪,恐怕难以满足载客需求。

  尽管批评不断,港务局至今仍苦苦维护重建车站的“名誉”。港务局世贸遗址建筑负责人斯蒂文·普拉特说,“这是人类迄今为止建造的最复杂建筑,这是一件艺术品。”   袁原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时政·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新民眼
   第A05版:新民眼
   第A06版:广告
   第A07版:评论/随笔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民生速递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上海新闻
   第A13版:上海新闻
   第A14版:广告
   第A15版:社会新闻
   第A16版:广告
   第A17版:广告
   第A18版:中国新闻
   第A19版:中国新闻
   第A20版:国际新闻
   第A21版:国际新闻
   第A22版:国际新闻
   第A23版:文体新闻
   第A24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25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26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7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8版:互动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夜光杯
   第A31版:阅读/连载
   第A32版:财经新闻
   第B01版:新民环球
   第B02版:论坛/新民环球
   第B03版:新民环球/博览
   第B04版:博览/新民环球
   第B05版:新民健康/慢病
   第B06版:互动/新民健康
   第B07版:新民健康/医技
   第B08版:广告
   第B09版:新民楼市
   第B10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11版:广告
   第B12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13版:好吃周刊
   第B14版:美食物语/好吃周刊
   第B15版:好吃周刊/我家厨房
   第B16版:美食大观/好吃周刊
   第B17版:好吃周刊/优游食林
   第B18版:海上寻味/好吃周刊
   第B19版:好吃周刊/美食地图
   第B20版:资讯/市场之窗
   第B21版:大购网专版
   第B22版:艺术家具专版
   第B23版:专版
   第B24版:广告
纽约“零地带”车站:“白鸽”难飞
“零地带”重建 速度慢问题多
广告
新民晚报博览/新民环球B04纽约“零地带”车站:“白鸽”难飞 2015-09-17 2 2015年09月17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