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钦解释,政府设计一个促进福利并减少贫困的经济政策,取决于消费市场的变化;要破译资本信息与商业周期的秘密,就有必要理解收入与消费之间的变化关系。此前,人们更多依赖从宏观数据寻找答案,比如GDP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但迪顿却认为,不能看整体收入与消费数据,因为它往往带来错误的结论。迪顿的研究表明,应从个体消费判断人们的消费倾向,分析个体数据才是理解整体数据的关键。
举个例子来说:政府发布的宏观统计数据显示房价跌了,但老百姓感觉房价没跌,因此并不能以此判断人们的消费预期。要调查每个消费者对房价变化的感受,发放1000张、甚至10000张问卷调查表,汇总分析,并采用数学模型,最终得出结论。消费者如何将支出分配到不同的物品?社会收入有多少用于支出、有多少用于储蓄?如何用最好的方式衡量与分析福利与贫穷?迪顿的最新研究强调,衡量单个家庭消费水平的方法更可靠,更适用于揭示经济发展后面的规律。
作为微观经济学家,迪顿的研究改变了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和发展经济学。在主要研究消费者选择之外,他也专注健康、贫困和公平等多个社会问题。2013年,迪顿出版了一本名为《逃离不平等:健康、财富和不平等的起源》的书。在书中,迪顿讨论了许多问题:不平等导致了哪些问题?我们谈论的各种不平等中哪些至关重要?
他在书中的观点极具挑战性:机会平等只是神话。不平等,不仅是伦理问题,还是经济问题。人类需要不平等,否则就会丧失竞争动力;但又要警惕过度不平等,因为它将抑制创新,造成整体僵化与崩溃。迪顿还这样面对“贫困”这个话题:整个资本主义发展史可以理解为“大逃亡”的历史,借市场之力,发达国家率先逃离贫困、疾病和不幸,而许多发展中国家仍在“大逃亡”的道路上。迪顿认为,必须正视这样的现实:现代人一生下来就得到许多基础性的东西,这是因为有政府保障,而不是因为有市场。这说明:逃离贫困,政府有责。
王永钦认为,通过《了解消费》《经济学与消费者行为》等一部部著作,迪顿使经济学研究与现实更接近。正如瑞典皇家学院在声明中所述,“为制定旨在促进福利、减少贫困的经济政策,我们必须首先了解个人的消费选择。安格斯·迪顿为促进在这一方面的了解无人能及。”
本报记者 张炯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