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岁的王老伯患有房性早搏,总感觉有心跳不规则,每次做心电图检查都能发现早搏,曾经先后尝试过多种抗心律失常药物,但效果不佳,停药后即有反复。郑宏超主任了解病情后,给予心律平对症,并从小剂量开始治疗、逐步加量。为使治疗更有效,在患者服药前、服药后分别监测心律平的血药浓度。在药物浓度监测的指导下,很快找到了最适合王老伯的有效治疗药物剂量,既避免了大量超剂量服药带来的药物不良反应,也减少了因药物剂量不够而导致病情无法控制的事件发生。
郑宏超主任表示,众所周知,抗心律失常药物本身也有致心律失常的作用,多与用药剂量不当、药物相互作用、患者机体状况(包括遗传因素、药物代谢、血流动力学、神经内分泌及心肌电生理改变)及高龄患者合并高血压、冠心病、慢性阻塞性肺病等因素影响有关。有些药物有效治疗浓度和中毒浓度很接近,临床中给药不易把握剂量,用量不足达不到控制心律失常效果,用量过大又可能引起严重心律失常等不良后果。同时,相同药物给予常用剂量范围内的相同剂量,多数人可产生预期的疗效,有些人不产生疗效。因此,如何更精准地让不同患者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一直是一个难题。
徐汇区中心医院心内科所进行的抗心律失常药物浓度监测,可发现患者的血药浓度是否在有效治疗目标范围。对高龄、多种抗心律失常药物联合应用等患者,抗心律失常血药浓度监测在药物治疗中的作用尤需得到重视。郑宏超主任介绍,心内科现已建立了使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LC-MS/MS)测定地高辛、恬尔心(地尔硫卓)、胺碘酮(可达龙)、美西律等多种抗心律失常药物血药浓度方法,目前已累计完成8.5万人次检测。专家指出,这项治疗方法不仅在全上海,甚至在全中国都处于领先地位,让心律失常患者的治疗更加有效。叶雪菲
专家介绍
郑宏超 主任医师
上海徐汇区中心医院心内科主任
上海市医师协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病专科委员会委员、上海医学重点专科——心律失常专科负责人、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心血管专业基地负责人、徐汇区学科带头人。
擅长心内科常见病、多发病和急、危、重症病人的诊治,及冠心病的介入治疗,尤其在急性心肌梗死的急诊介入治疗方面有较深的造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