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已露出苗头
《巴黎协定》确定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升高幅度控制在2℃之内的目标,并提出为控制在1.5℃之内而努力;全球将尽快实现温室气体排放达峰,本世纪下半叶实现温室气体净零排放。
绿色和平组织总干事奈杜说,上述目标“将在煤炭企业董事会会议室和石油出口国宫殿中引发恐慌”。环保组织350.org主管伯文说:“这意味着化石燃料时代可能终结。如果不把煤、石油和气体燃料留在地下不再开采,协定确定的目标无法实现。”
转变已经露出苗头:发达国家煤炭价格由于污染防控严格等压力已经暴跌,英国仅存的一些深井煤矿由于太阳能设备日益普及面临关闭,美国、德国、中国等不少国家可再生能源设备急剧增长。
投资流向新能源
联合利华公司首席执行官波尔曼认为,《巴黎协定》的影响范围将体现在多个行业和层面。“当世界认识到正着手全球经济无碳化这一前所未有的计划时,这种影响在银行、股票交易所、企业董事会和研究中心也将能感受到。”
要实现《巴黎协定》的控温和减排目标,除了需要各国政府落实承诺,也有赖于企业、消费者、投资者共同应对。
德国波茨坦气候影响研究所主管舍尔恩胡伯认为,投资者尤为关键。要实现全球向低碳经济转变,所需资金数以万亿美元计,包括对可再生能源的投资、对新能源的补贴等。
全球26家公共和私营金融机构、股票交易机构上周已经开始协商应对气候变化议题,这些机构总资产超过11万亿美元。
“负排放”有待发展
科学家指出,除了大力减少碳排放,还须借助技术创新,以实现从大气中移除二氧化碳,即“负排放”。
舍尔恩胡伯指出,生物能源、碳捕捉、碳储存等技术,以及植树造林,都有助弥补碳排放。但是在现有技术条件下,发展上述措施存在负面效应,其中之一就是需要使用大面积土地。
德国国际安全事务研究所研究员戈登说,“负排放”目前还是科学幻想,“我们需要严肃探讨其影响,大规模研发”。 郜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