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下去”工程,就是话剧艺术中心走入社区、学校、开发区等“舞台下”的公益文化活动。吕凉家住颛桥,不仅是话剧中心艺术总监,也是社区文化指导员。闵行区文广局干部王洪有心“排查”了一下闵行的文化名人,发现有500多位,就开展了“文化名人在闵行”——公共文化普及配送活动,亦即邀请文化名人就近与社区结对子。王洪喜爱话剧,是吕凉的粉丝,但是感觉:“从闵行到话剧中心,毕竟有一段距离,而20年间,闵行新增了100多万人口,其中不少是别墅区居民、文艺界人士、开发区白领、各校区师生——他们也有看话剧的追求和向往。还有一批从外省市回沪的中老年,也想满足自身上台表演的欲望。”因此,社区干部,去敲了吕凉家的门。吕凉从不拒绝。从社区街道纳凉晚会,到区级春晚的各类演出活动,他都义务主持。王洪说:“请他主持,都不用请他吃饭!”
王洪描绘了吕凉第一次在社区举办讲座的场景:“原本说好的一个半小时讲座,结果拖堂了两个小时。在这两个小时里,就是社区居民不断要求合影、签名。”不少大妈大婶很激动:“原来《相约星期六》的吕凉,就住在我家隔壁啊!”吕凉补充道:“颛桥社区文化中心也人气越来越旺。去年这里随便停车,现在这里都找不到停车位了!”
吕凉出马,与四个社区签订了共建协议,占话剧中心共建项目的一半。话剧艺术中心是全国最早把戏剧与社会活动关联起来,并且拥有专门戏剧教育部门的国家院团。今年,开展“走下去”工程,向社区、学校送戏140场,比去年增加20场,远超预期。
吕凉坚持至今的想法很简单:戏剧是最有益于社会发展的艺术形式,“话剧艺术中心有资源,市民有需求,我当然要从中串线。”他说,在国外青少年戏剧教育在学校、社区展开,都有着很成熟的模式:“因为戏剧是德育、美育的重要载体,还能塑造人格、益于社会。”
首席记者 朱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