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毛泽东扮演了总导演的角色
《芦荡火种》天生就是亲水的。它所展示的瑰丽画卷,撷取自江南港汊星罗、水网密布的乡村;表现这一扣人心弦斗争故事的创意,萌发于京杭大运河、老沂河和骆马湖三面环水的窑湾这一水运要津;移植改编结构性、根本性的调整和飞跃,是在颐和园昆明湖南部的蓬莱岛上完成的;经毛泽东点石成金,移植改编后的京剧剧名,又将借鉴传统戏剧手法以故事发生地的湖滨小村冠名。从窑湾织梦到人民大会堂拍板,在跨越战争与和平的16年时空中,共和国的政治家、艺术家和优秀军事指挥员们,不谋而合在氤氲着江南水乡特有风情的地理人文环境中演绎历史、铺陈剧情,使《沙家浜》充满了“烟笼寒水月笼沙”的诗化意境和“青山隐隐水迢迢”的别样美感,对全剧的文化品位和艺术魅力是个极大增益。毛泽东随后谈到京剧的唱词,又提醒说,京剧要有大唱段,老是散板、摇板,会把人的胃口唱倒的。
从二十七八年前领导制定开展敌后游击战争战略,到二十七八年后领导艺术再现当年宏伟战略实施的壮阔图景,在两个不同历史时代,毛泽东都当之无愧扮演了总导演的角色。在那个夜晚,毛泽东仿佛不再是共和国元首和党的领袖,而是一位颇为痴迷和深得京剧三昧的票友。在场的梨园名伶想不到毛泽东对京剧还这么有研究,都不禁为主席对京剧独到的见解而暗自佩服。毛泽东对京剧《芦荡火种》的肯定和中肯的修改意见,再加上他和蔼而又风趣的言谈举止,使大家那颗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芦荡火种》剧组按照送戏到工农兵中去的要求,先是到北京军区某部为战士演出,接着又去电子管厂为工人演出,最后来到昌平县为农民演出。北京市文化局长张梦庚专程来到昌平演出现场,向大家传达彭真转达的毛泽东八九月份在北戴河会议期间,对京剧《芦荡火种》的重要指示。主要是这出戏戏名要改,就叫《沙家浜》,最后新四军正面打进去,武装斗争解决。这次现场口头传达,把毛泽东7月23日看戏后讲的修改意见的要点和精髓,简洁明了地讲出来了。
在人民大会堂小礼堂,汪曾祺等人当面聆听了毛泽东的修改意见。作为编剧,他深知由沪剧以塑造地下工作者阿庆嫂形象为主线,到京剧以塑造新四军指导员郭建光形象为主线,这是一个巨大的转型和全新的创造,其中的难度和艰辛可想而知。但他认为,作为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的党的领袖和深谙艺术创作规律的诗人、哲学家,毛泽东讲的意见都是有道理的,而且使他特别感慨的是,毛泽东并不把自己的意见强加于人。欣慰之余,汪曾祺也因领略领袖的风范而受到终身难忘的教益。多年笔耕形成的艺术直觉告诉他,绝佳的风光通常在最险峻处,迎难而上再攻关,柳暗花明的局面就会到来。
创作组移师上海,闭门谢客苦干10天,完成了对剧本的新一轮修改。根据毛泽东的意见,全剧的总体框架和布局作了调整,主要是丰富了郭建光的戏份,由郭建光取代阿庆嫂为全剧主要英雄人物,而以阿庆嫂为主的秘密工作则降为辅线,同时通过丰富剧情,加强了军民关系的内容。修改后的戏按照“三突出”原则,浓墨重彩塑造郭建光这个一号人物,郭建光等18名伤病员被困芦苇荡10多天仍如挺拔青松斗志不减一场戏成为全剧核心,郭建光的唱词由78句增加到101句,并精心设计了4个重点唱段。为体现毛泽东“从正面打进去”的指示,剧中增加了“奔袭”“突破”“聚歼”三场戏,将原剧阿庆嫂带人化装送新娘混进敌巢一举消灭胡传魁的精彩结尾,改为郭建光养好伤后杀出芦荡飞兵奇袭沙家浜,鲜明体现了武装斗争的主线。
总体框架确定后,汪曾祺又对剧本作了通改和润色,同时,由李慕良设计好新词句的唱腔,由肖甲安排好舞台部位。
随着剧本定稿,移植改编的重心转到了导演身上。导演迟金声系马派名家,演了半辈子戏的他深知,演惯了传统戏的京剧演员改演现代戏和塑造现代人物,对许多人来说无疑是个痛苦蜕变的转型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