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3:新民眼
     
本版列表新闻
     
2015年12月31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雾霾治理,行动胜过恐慌
朱国顺
孙绍波 画
  朱国顺

  一个好消息,一个坏消息。

  坏消息是,最新预报显示,今天上海又是个重度污染天气,空气污染指数为238。好消息是,明天开始,上海将全面禁放烟花爆竹,空气治污的行动又迈出了一大步。

  对于正在为雾霾而焦虑的许多人来说,昨天传来的消息令人振奋。上海市人大常委会昨天下午通过相关条例,本市外环线内、外环外8类场所明天起禁放烟花爆竹,重污染期间一律禁放烟花爆竹。

  燃放烟花爆竹造成的空气污染有目共睹,但由于长期以来的习俗,禁放难度很大。去年1月8日,本报以编辑部名义,在全市率先倡议《少放烟花爆竹,健康文明过年》,得到全社会积极响应。经过一年多的讨论、酝酿,终于在法律层面确立了禁放的准则。

  专家做过测算,以往常春节期间燃放烟花爆竹700吨计,火药量有几十吨,假若天气条件属静稳状态,那么燃放期间每平方米面积上,空气中PM2.5柱浓度将每小时增加500微克。此次禁放之后对于空气质量的改善,值得期待。

  雾霾正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如何治理、如何应对,正在成为热议的话题。吐槽者有之,恶搞者有之,恐慌者也有之。但是,雾霾治理,行动胜过恐慌。

  雾霾的形成有很多原因,主要跟经济社会的发展阶段有关。在工业化进入到重化工时期,由于产业特点,排放到空气中的污染物相应会增加,带来空气质量的下降、PM2.5浓度等上升。遇到空气流动慢,就会造成较严重的空气污染。美国、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都经历了这样的阶段。

  雾霾治理刻不容缓,需要雷厉风行抓落实。同时,也要科学看待雾霾、科学应对雾霾,不必对此产生不必要的恐慌。

  雾霾两个字虽然常常被放在一起读,但实质上是两件事。

  一个是雾,在昼夜温差较大时,遇到湿度较大的天气,在接近地表的大气中容易形成悬浮的水汽凝结物,这就是雾。冬春季节中国从北到南都容易产生大雾,就是这个原因。相当一部分能见度差的天气,是因为大雾,并不是霾。

  另一个当然就是霾,特指在近地面的空气中,有大量尘埃或烟屑浮游在空中,也会造成能见度下降。霾有损健康,吸入过量浮游在空气中的尘埃或烟屑,会影响身体。事实上,即使是比较洁净的空气中,也有霾的存在,不过是多与少的关系问题。以常用的PM2.5或PM10指标来看,空气中或多或少都有存在。比如天气好时一缕阳光照射进房间,从侧面看去,总是可以看到有很多尘埃漂浮物。

  无论在什么地方,空气中的尘埃杂质总是存在的,无非是浓度高低的问题。举个简单的例子,在PM2.5浓度200的环境中待一小时,与PM2.5浓度20时待10小时,理论上受到的影响是一样的。所以雾霾严重时减少在室外的时间和进行适当防护,是减少影响的有效方法。

  如果准确认识到雾霾的属性,我们可以更好地来防止雾霾的危害,避免过于恐慌。比如,在雾霾严重的天气,尽可能少去室外;即使外出,戴上合适的口罩,就确实可以起到防霾作用。比如,在相对密闭的空间里,使用空气净化器,也是一个防霾的方法。

  但是防霾有个恰当与合适的问题,一遇雾霾如临大敌,甚至恐慌到似乎不用上防毒面具就不踏实的地步,那就过犹不及了。

  最新热议的一个话题是,要不要在学校教室里放置空气净化器,支持与反对者都有各自的理由。但是,空气净化器并不适合放在教室这样的地方。一方面,教室里的学生一天会有多次下课休息,门窗一开,空气净化器就起不到应有作用。另一方面,教室与家庭不一样,四五十平方米的空间有四五十位学生,长时间密闭门窗,即使空气清洁了,也非常容易出现缺氧,同样对学生健康有害,也会降低学习效果。

  也有人提出,学校、住宅大楼等地方都要装空气过滤系统。且不说资金、使用有无问题,就说每年的维护以及滤材的及时更换,就不是一个轻易能做到的事情。何况,毕竟还是有大量的时间需要在室外工作、生活,无法做到每时每刻都有过滤的空气。

  雾霾是一个间歇性的气候现象,既要充分重视做好治理工作,加强应对,也要客观看待雾霾,做到科学合理防范。重要的是主动行动起来,人人参与,共同努力治理雾霾,这才是治本之策。这次上海通过的禁放烟花爆竹的条例,就是一个人人行动、人人努力减少空气污染的契机。

  好在空气污染的防治工作,已经越来越成为整个国家的自觉行为。中国已经提出目标,203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左右,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45亿立方米左右。在雾霾比较严重的京津冀地区,国家昨天发布了规划,五年内PM2.5年均浓度要比2013年下降40%左右,控制在每立方米64微克左右。这一切都将有效改善中国的空气质量。

  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上海曾经有过一次禁放烟花爆竹的行动,由于当时认识不够到位,禁放未能坚持下去。如今,雾霾治理越来越成为人们自觉的行动,那么,明天开始的禁放烟花爆竹,就是一个人人可以参加的治理雾霾的好行动。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时政·要闻
   第A03版:新民眼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广告
   第A07版:民生速递
   第A08版:街拍/目击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上海新闻
   第A11版:上海新闻
   第A12版:上海新闻
   第A13版:社会新闻
   第A14版:互动
   第A15版:中国新闻
   第A16版:中国新闻
   第A17版:国际新闻
   第A18版:国际新闻
   第A19版:国际新闻
   第A20版:新民资讯
   第A21版:文体新闻
   第A22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23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4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5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6版:财经新闻
   第A27版:家装专版
   第A28版:夜光杯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连载
   第A31版:阅读
   第A32版:大购网专版
   第B01版:新民环球·年终特刊
   第B02版:中国走近世界舞台中心
   第B03版:中国走近世界舞台中心
   第B04版:中国走近世界舞台中心
   第B05版:中国走近世界舞台中心
   第B06版:中国走近世界舞台中心
   第B07版:中国走近世界舞台中心
   第B08版:中国走近世界舞台中心
   第B09版:大虹桥
   第B10版:大虹桥
   第B11版:大虹桥
   第B12版:大虹桥
   第B13版:新民楼市
   第B14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15版:新民楼市/地产资讯
   第B16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17版:新民楼市/地产资讯
   第B18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19版:好吃周刊
   第B20版:美食物语/好吃周刊
   第B21版:好吃周刊/我家厨房
   第B22版:吃遍中国/好吃周刊
   第B23版:好吃周刊/美食大观
   第B24版:资讯/市场之窗
雾霾治理,行动胜过恐慌
声音·八方
突破1.9万公里 高铁改变生活
新民晚报新民眼A03雾霾治理,行动胜过恐慌 2015-12-31 2 2015年12月31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