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5:评论/随笔
     
本版列表新闻
日报观点~~~
日报观点~~~
日报观点~~~
日报观点~~~
日报观点~~~
日报观点~~~
     
2015年12月31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日报观点
谁在冒名“煲鸡汤”
余荣华
  前不久,伴随着屠呦呦教授领取2015年诺贝尔奖,一篇名为《感谢青蒿,感谢四个人》的“屠呦呦诺贝尔奖获奖致辞”,也在微信等社交媒体广泛传播。可是,这篇文稿很快被证实是一篇冒名伪作。

  冒名伪作并非今天才有,但在网络社交媒体兴起后,网友们发现了一片适宜疯狂生长的新沃土。励志的人生感悟、犀利的警世之言,在网上十分流行,一旦加上知名人士的头衔,更能实现裂变式传播。莫言、马云、乔布斯、巴菲特等名人,都成为互联网时代的“高产作家”。

  深究起来,这种冒名行为,已构成法律上的侵权。

  因为被屡屡冒名所困扰,不堪其扰,学者资中筠被迫发表公开声明,强调相关网传文章并非她所写,“敬希网上君子自重,并尊重他人。”企业家王健林则因某微信公众号冒用其名义发表批评电商的文章,擅用他的肖像致其名誉受损,起诉至法院。从侵犯姓名权、名誉权,到造成精神伤害,“冒名鸡汤”中的营养和毒素,孰多孰少?

  在这些或温馨或激昂的冒名文章后面,有的还躲闪着利益的影子。据媒体调查,网上一些营销公司或个人,为了吸引粉丝,提高点击率,进而获取商业利益,更是大力推波助澜,代替大师“煲鸡汤”,甚至直接冒名建立名人微信号。操作手法就是,以名人开路,聚集人气,用警世格言或励志故事吸引注意,最后推出推销产品甚至欺诈传销的广告。如此“冒名鸡汤”,不得不警惕。(余荣华 刊今日人民日报 本报有删节)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时政·要闻
   第A03版:新民眼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广告
   第A07版:民生速递
   第A08版:街拍/目击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上海新闻
   第A11版:上海新闻
   第A12版:上海新闻
   第A13版:社会新闻
   第A14版:互动
   第A15版:中国新闻
   第A16版:中国新闻
   第A17版:国际新闻
   第A18版:国际新闻
   第A19版:国际新闻
   第A20版:新民资讯
   第A21版:文体新闻
   第A22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23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4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5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6版:财经新闻
   第A27版:家装专版
   第A28版:夜光杯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连载
   第A31版:阅读
   第A32版:大购网专版
   第B01版:新民环球·年终特刊
   第B02版:中国走近世界舞台中心
   第B03版:中国走近世界舞台中心
   第B04版:中国走近世界舞台中心
   第B05版:中国走近世界舞台中心
   第B06版:中国走近世界舞台中心
   第B07版:中国走近世界舞台中心
   第B08版:中国走近世界舞台中心
   第B09版:大虹桥
   第B10版:大虹桥
   第B11版:大虹桥
   第B12版:大虹桥
   第B13版:新民楼市
   第B14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15版:新民楼市/地产资讯
   第B16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17版:新民楼市/地产资讯
   第B18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19版:好吃周刊
   第B20版:美食物语/好吃周刊
   第B21版:好吃周刊/我家厨房
   第B22版:吃遍中国/好吃周刊
   第B23版:好吃周刊/美食大观
   第B24版:资讯/市场之窗
2015,记住那些照亮人心的名字
消失
好人的“技术含量”
谁在冒名“煲鸡汤”
“霸王餐”
晚婚与晚婚假
新民晚报评论/随笔A05谁在冒名“煲鸡汤” 2015-12-31 2 2015年12月31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