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6: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6年01月01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穿海派旗袍去开新年派对
朱光 贺友直
  文 朱光 图 贺友直

  海派旗袍,是上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上海率先改良,走立体造型的旗袍,重在胸省、腰省、肩缝、装袖,使得穿上海派旗袍的女性更加曼妙。眼下,正值年会、新年派对,各界女士热衷以海派旗袍亮相——她们穿上的霓裳的制作方法,也正是列入国家级非遗的“海派旗袍制作技艺”。从贺友直的漫画来看,海派旗袍,本是日常穿着。小女孩背着书包上学堂、年轻姑娘出门、老太太去买菜,都身穿旗袍。他还在画上补充了几行小字:“旗袍:在旧时,无论老妪徐娘妙龄花季的着装主要样式并普及城市乡村”。

  如今旗袍属“礼服”,不日常,很高档。但是,未必会有人注意到旗袍“高档”的道理,在于特殊工艺——镶边、滚边、嵌边等,还有盘扣等各种花式纽扣,这些手工技艺的集成,就是“海派旗袍制作技艺”。所谓“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大类,指的就是这些无法简单落成文字的手工艺。

  我们更多得注重身形、图案、花样甚至质感,以及自己穿上美不美,但是未必注意到细节,那才是蕴含着祖先智慧和构成“美不美”的技艺。旗袍最好要度身定做。亲历一块料子,如何从布变成旗袍,看着巧手裁缝量尺寸、改大小,远比去收一个快递盒子,更能懂得对手艺的尊重。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时政·要闻
   第A03版:新民眼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街拍/目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家装专版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上海新闻
   第A11版:家装之窗
   第A12版:文体新闻
   第A13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4版:互动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评论/随笔
   第B01版:军界瞭望
   第B02版:人物/军界瞭望
   第B03版:军界瞭望/战例
   第B04版:兵器/军界瞭望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阅读/连载
   第B08版:家装之窗
新年,我们去跳舞
穿海派旗袍去开新年派对
马六甲寻古
扫一扫,关注“夜光杯”
教授与清洁工
心与身体
让运动融入日常生活中
新民晚报夜光杯B06穿海派旗袍去开新年派对 2016-01-01 2 2016年01月01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