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2:时政·要闻
     
本版列表新闻
~~~——党的十八大以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述评
~~~——党的十八大以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述评
~~~——党的十八大以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述评
     
2016年02月16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绿色发展,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
——党的十八大以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述评
刘毅 孙秀艳
  又是一年春来到。生机盎然的春天一步步走来,中华大地的绿色一天天增多。

  “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布局的战略高度,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维度,强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引领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3年多来,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人深刻认识到:青山和金山可以“双赢”。

  3年多来,环境保护合力集聚形成——生态文明体制机制日趋完善,广泛的生态共识落地生根。

  3年多来,绿色发展底色日益亮丽——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全面促进资源节约。

  遵循发展规律,顺应人民期待,彰显执政担当,密集推出一系列顶层设计与战略部署———

  生态文明建设力度空前

  过去几十年,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但是粗放的发展方式,也使我们在资源环境方面付出沉重代价。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将建设生态文明、推进绿色发展视为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融入治国理政宏伟蓝图。

  新理念、新思想和新观点,振聋发聩——

  十八大以来,无论考察调研,还是重要会议,大江南北,国内国外,习近平总书记走到哪里,就把建设生态文明、保护生态环境的观念讲到哪里: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

  “在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上,就是要不能越雷池一步,否则就应该受到惩罚。”

  “要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

  “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

  顶层设计与战略部署,密集推出——

  2012年11月召开的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首次把“美丽中国”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十八大审议通过《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写入党章,作为行动纲领;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快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十八届四中全会要求用严格的法律制度保护生态环境;

  去年金秋十月召开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五大发展理念”,将绿色发展作为“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理念。

  ■ 政绩考核去除“GDP紧箍咒” 政绩考核的“指挥棒”,越来越清晰地指向绿色低碳。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要求“纠正单纯以经济增长速度评定政绩的偏向”。2013年底,中组部印发《关于改进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工作的通知》,规定各类考核考察不能仅仅把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长率作为政绩评价的主要指标。去年8月出台的《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试行)》,强调显性责任即时惩戒,隐性责任终身追究。

  ■ 发展取向注重追求“质量” 各省份的两会正密集召开,这是观察各地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的一个窗口。北京要求领导干部把主要精力放在提高发展质量、优化发展环境上,明确了今年细颗粒物(PM2.5)浓度下降5%左右等多项较高的生态环保目标;福建强调要保住“清新”,决不能要了金山银山丢了绿水青山。

  ■ 公众参与厚植绿色发展根基 放烟花爆竹的少了,参与“光盘行动”的多了。“中央八项规定”“光盘行动”同时被评为2013年度十大新词语。3年多来,干部戒奢尚俭,民间反对铺张浪费蔚然成风,低碳环保正成为新时尚。越来越多的公民践行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理念,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中国的共识度不断提升。

  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更严厉的法治,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

  牢牢守住生态环保红线

  十八大以来,一系列法律、法规、政策、措施陆续发布实施,为绿色发展“保驾护航”。

  ■ 高屋建瓴全面部署 2015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 《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意见》首次提出“绿色化”概念,并将其与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并列,赋予生态文明建设新的内涵。2015年9月,《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印发,明确提出到2020年,构建起由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等八项制度构成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 严厉法治重拳出击 2015年元旦实施的新环保法,被誉为“史上最严”。“公益诉讼”“按日计罚”“查封扣押”等成为沉重打击环境违法者的有力武器。截至2015年11月底,全国实施按日连续处罚案件611件,实施查封、扣押案件3697件。《大气污染防治法》修订通过,今年元旦施行;立法机关正加快推进《水污染防治法》修订;制定《土壤污染防治法》的前期工作紧锣密鼓开展。中国生态环境法治体系不断完善、加严。

  ■ 督促地方推进环保 以敦促地方政府落实环保责任为目的的综合督查及环保约谈,在过去一年备受瞩目。河北廊坊市、江西九江市、安徽铜陵市、云南昭通市等地的党委“一把手”,先后出现在当地的综合督查情况反馈会上。从“督企业”到“督政府”,一批突出的环境问题得到解决。困扰河南焦作市民十余年的山阳区龙源湖公园养殖场污染彻底消除,呼和浩特市查封了沙尔营煤炭物流园区内56家无证照、无环保设施的煤场。

  ■ 治污攻坚初见成效 被称为“气十条”和“水十条”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先后实施,为打赢治污攻坚战提供了充沛“弹药”和真金白银。2015年,全国338个城市可吸入颗粒物(PM10)年均浓度同比下降7.4%。各地突出重点流域、城市黑臭水体治理。一些地方的河流,水质改善,恢复生机。

  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取得显著进展,充满盎然生机的中国呈现在世人面前———

  赢得永续发展光明未来

  这是发展日益低碳节能的3年——2015年12月12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巴黎大会通过《巴黎协定》。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高度评价中国作用。目前,中国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占全球总量的24%,新增装机容量占全球增量的42%,已成世界节能和利用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的第一大国。

  中国向国际社会宣布了低碳发展的系列目标,包括2030年左右使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并争取尽早实现,203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等。

  这是国土绿化加快推进的3年—— “十二五”期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全面深化林业改革,充分调动各方面造林、育林、护林的积极性,扩大森林面积,提升森林质量。

  据国家林业局最新统计,“十二五”期间,全国共完成造林4.5亿亩、森林抚育6亿亩,分别比“十一五”增加18%、29%;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1.66%,成为全球森林资源增长最多的国家。

  绿进,沙退。截至2014年,与第四次监测结果(2009年)相比,全国荒漠化土地面积年均减少2424平方公里,沙化土地面积年均减少1980平方公里。

  这是生态保护力度空前的3年——从黑龙江到吉林、内蒙古,多年不绝的伐木声已戛然而止。数以十万计的林业工人从“砍木头”转为“种树看林子”。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有林场改革方案》和《国有林区改革指导意见》,明确到2017年实现全面停止全国天然林商业性采伐。重点国有林区从“开发利用”转入“全面保护”的发展新阶段。

  前所未有的生态保护投入和力度,使得我国自然保护区数量和面积持续增加。截至2014年底,全国自然保护区数量达2729个,占陆地国土面积14.8%。90.5%的陆地生态系统类型、85%的野生动物种类得到保护。

  “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态环境质量是关键。”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我们一定能让美丽的家园山清水秀、鸟语花香,为中华民族赢得永续发展的光明未来!

  人民日报记者 刘毅 孙秀艳

  (载2月16日人民日报 新华社北京2月15日电)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时政·要闻
   第A03版:新民眼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评论 随笔
   第A06版:民生速递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社会新闻
   第A10版:中国新闻
   第A11版:中国新闻/长三角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互动
   第A15版:文体新闻
   第A16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18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9版:财经新闻
   第A20版:夜光杯
   第A21版:夜光杯
   第A22版:阅读/连载
   第A23版:新民健康/健康+
   第A24版:医技/新民健康
   第B01版:新民旅游
   第B02版:出行优荐/新民旅游
   第B03版:新民旅游/别处风景
   第B04版:旅游资讯
   第B05版:旅游资讯
   第B06版:旅游资讯
   第B07版:旅游资讯
   第B08版:旅游资讯
绿色发展,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
惟改革创新才能开创新局面
五大发展理念贯彻到 社会经济工作全过程
新民晚报时政·要闻A02绿色发展,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 2016-02-16 2 2016年02月16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