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3:康健园/康复
     
本版列表新闻
     
2016年03月07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骨科医生研发“定位器”
脊柱微创手术少“吃光”
金恒
  随着外科学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微创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对患者来说,微创不仅意味着创伤小、恢复快,更意味着住院时间的缩短和治疗费用的减省。然而,凡事都有两面性,实施微创手术(尤其是骨科微创手术)往往需要X光设备的协助,以便医生借助微小的切口洞察手术区域,这样一来医患双方都要承受一定剂量的电离辐射,俗称“吃光”。有无办法微创和少“吃光”兼得呢?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脊柱外科主任贺石生教授经过长期临床实践,自主研发了一套设计精巧的定位穿刺器,很好地解决了上述矛盾。

  “吃光”60余次——

  传统定位穿刺法弊端重重

  脊柱微创手术之所以创伤小,依赖于医生对患者局部解剖的熟稔,换言之,丰富的临床经验在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经验的积累需要时间,更需要大量手术病例的操练。十院脊柱外科主任贺石生教授指出,如果手术医生是新手,微创手术的关键一步——穿刺就要耗时1-2个小时,反复尝试穿刺30余次,患者暴露在X光下60余次,这对于医患双方来说都是一种考验,甚至是一种煎熬。

  “一击”中的——

  自主研发器械快速精准定位

  怎样将医生经验对手术时间、手术成效的影响降到最低,实现脊柱微创手术的标准化与均质化,专用医疗器械的开发是必由之路,即以工具理性来弥补医生个体经验的不足。为此,十院脊柱外科团队在贺石生教授带领下,致力于自主知识产权医疗器械的开发,在先期成功研发体表定位器的基础上再接再厉,研制出具有三个方向自由度的3D深部定位器。

  第一眼看到深部定位器,与其说它是一台医疗器械,不如说是天文观测仪器——一个1/4圆弧造型、布满刻度的定位弧,成为医生双手的延伸。该器械具有三个自由度,可以根据患者的体型精准适配,使手术部位始终位于定位弧的圆心上,将穿刺针通过定位弧上的刻度与限位器,就能准确地穿过椎间孔一击直达病灶,为后续顺利开展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等手术奠定基础。有了它的精准定位,医生的穿刺可实现一次成功(仅耗时10分钟),整个手术的耗时缩短至40分钟。

  十院标准——

  推动脊柱微创手术均质化

  脊柱手术实现微创,对患者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然而,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微创术式的推广速度和广度却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掣肘在于穿刺需要大型术中导航设备,此外医生操作技术的培育耗时较长。十院此番研发的快速定位穿刺器,很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相比昂贵的术中导航设备,基于纯机械结构的穿刺器,生产制造与使用维护成本较低,利于在规模较小的医疗机构推广。此外,由于该器械是由临床一线的医生主导研发,因此其设计制造完全是基于临床应用中的问题导向的,医生学习操作的曲线较为平坦,有利于推动脊柱微创手术的均质化。

  金恒(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全国两会·要闻
   第A03版:全国两会·关注
   第A04版:全国两会·新民眼
   第A05版:全国两会·焦点
   第A06版:全国两会·话题
   第A07版:评论/随笔
   第A08版:民生速递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上海新闻
   第A11版:社会新闻
   第A12版:新民资讯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3·15专版
   第A17版:3·15专版
   第A18版:文体新闻
   第A19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20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1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2版:广告
   第A23版:财经新闻
   第A24版:夜光杯
   第A25版:夜光杯
   第A26版:阅读/连载
   第B01版:康健园
   第B02版:养生/康健园
   第B03版:康健园/康复
   第B04版:保健/康健园
   第B05版:新民健康/互动
   第B06版:慢病/新民健康
骨科医生研发“定位器” 脊柱微创手术少“吃光”
外科手术治癫痫,别怕!
常戴隐形眼镜 护眼习惯少不了
疝气初发3个月内是发生嵌顿风险期
房颤久拖不治易加重疾病进展
广告
新民晚报康健园/康复B03骨科医生研发“定位器”
脊柱微创手术少“吃光”
2016-03-07 2 2016年03月07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