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周日,微信朋友圈都被母亲节“晒妈”给刷屏了。在这样的日子里,除了为母亲准备礼物,你是否也牵挂过母亲的健康?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东院内分泌科主任魏丽教授介绍,根据该院一项针对上海临港地区50岁以上女性的调查显示,近七成女性存在骨质疏松问题,但因对骨质疏松的危害认识不足,很大一部分患者并未及时接受治疗。魏主任提醒,由于体内雌性激素分泌减少,绝经后女性是骨质疏松的高发人群。对于这一群体来说,若经相关检查未发现异常病变,而又反复存在疼痛症状,应考虑与骨质疏松有关。
陆阿姨今年58岁,近五年来一直感觉腰酸背疼,不能劳累,有时夜里还会出现腿脚抽筋。起初,陆阿姨以为自己是腰突症,接受理疗后,疼痛虽有所缓解,但上述症状却未完全消失。一年前,陆阿姨遭遇了一场车祸后感觉后腰部疼痛愈烈,晚上难以翻身不说,身高也明显缩短。无奈之下,陆阿姨来到了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东院,经核磁共振检查,她不仅有腰椎间盘膨隆并突出,还有胸12椎体楔形样变,考虑压缩性骨折所致。之后的骨密度检查也证实陆阿姨属于严重的骨质疏松症。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东院骨质疏松专病门诊徐立医生指出,女性绝经后,由于雌激素水平下降,导致骨量丢失速度加剧,容易引起全身骨痛,症状与其他疾病所致疼痛相似,极易误诊。像陆阿姨的骨松问题,正是因绝经后骨量丢失过快,并且维生素D缺乏导致钙的补充和吸收不足所致。
据了解,骨质疏松症常表现为腰酸背痛、小腿抽筋、全身乏力、身高缩短等。然而大多数人对这些症状并没有在意。“很多骨质疏松患者认为老了哪有不腰酸背痛的,甚至已经发生多个椎体骨折、身高明显缩短、‘驼背’,还认为是‘老缩’,仍然听之任之。”徐立说道,骨质疏松症状严重时,轻微动作都可能导致骨折,因此很多人都是出现骨折后才意识到骨质疏松的存在。除此之外,骨质疏松还可能引起脊椎疼痛或变形,佝偻、驼背等。
魏丽主任提醒,人体骨量达到峰值是在30岁前后,之后便开始走下坡路,体内钙质“支出”大于“收入”。30岁以前是骨质生长期,应保持良好的生活状态,通过合理饮食、适当锻炼,储存更多的骨钙。而30岁之后,更应注意避免骨量丢失,及时补钙。由于骨质疏松症在早期一般没有症状,因此对于绝经后女性,建议每年都进行一次骨密度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