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中优势难以为继
本月初,美国空军协会在弗吉尼亚阿灵顿举行跨领域研讨会,美国空军负责战略规划与需求的副参谋长迈克·霍姆斯中将参与讨论。霍姆斯认为,在可预期的将来,美国很可能失去唯一超级大国的优势地位,一些国家将拥有与美国相近的军事技术,美军单靠一两件先进武器就能“包打天下”的局面将一去不复返,必须寻求新的转型思路。
其实早在去年初,就有消息称美国空军正在启动一项以“争夺未来制空权”为主题的研究项目,旨在研究和发展下一代空中作战技术和理念,以便在2030年后继续维持制空权优势。据法国《航宇防务》报道,为了评估和解决如何在未来战争中争夺制空权,美国空军作战人员、采购人员以及战略战术分析师在空军参谋长马克·韦尔什上将领导下,组建名为“事业能力合作小组”(ECCT)的机构,吸收军事专家、学者以及来自军工企业的顾问,评估美国空军在2030年后争夺制空权的能力并进行综合规划和分析。
如今,ECCT小组的研究终于初见端倪。ECCT小组的“制空权2030”研究项目负责人亚历克苏丝·格林克维奇说:“在2015年,14个研究团体和组织向ECCT小组提交了超过1500条意见,其中半数以上认为应该研制新型武器系统,另一些则认为应该对现役武器系统进行改进,并寻求新的作战理念或技战术方法。ECCT小组最终将其浓缩为220项建议。”
未来没有“银子弹”
ECCT小组认为,各种地对空、空对空、反卫星、电子攻击和网络战武器都将参与未来争夺制空权的斗争,为了应对这些层次与类型完全不同的威胁,只能依靠一个高度融合的作战体系。也许正是基于这种思想,ECCT小组已不再关注“先进战斗机”或“下一代战斗机”这样的字眼,转而寻找与目前完全不同的“未来制空权综合解决方案”。为此,ECCT甚至将“第六代战斗机”项目和“下一代空中优势”项目的选型方案分析推迟一年再考虑。
分析人士认为,“下一代战斗机”之所以不被看好,是因为它们的研制、装备周期太长了,等它们最终形成战斗力,它们需要面对的威胁也已经更新换代。简单来说,就是“当某新型战斗机刚刚服役,就会陷入过时的尴尬境地”。以F-35A战斗机为例,该型飞机原本被美军寄予厚望,可是首支F-35A战斗机中队形成初始战力的时间比原计划晚了16年。同样的情况也曾在F-22战斗机的研制和列装过程中发生。
格林克维奇表示:“今后美军不能指望有什么解决一切问题的‘银子弹’(比喻可以抵消所有威胁的终极武器),所有武器平台都将被包含在某个作战体系之内,失去体系内其他部分的支援,任何武器都将一事无成。”美国空军内负责战略规划与整合事务的阿历克斯·格伦基维奇上校也认为:“依靠战斗机代差(如F-22隐形战机与非隐形战机的差距)来获取制空优势的想法已经过时,未来要想继续维持优势,必须依靠高度融合的网络化作战手段。”霍姆斯预期,这种能保证美军掌握未来空中主导地位的作战网络能在2025年“具备初步实战能力”。
打造“空战系统家族”
格伦基维奇透露,根据ECCT小组的研究,美国空军要想在2030年后继续保持空中优势,必须从现在开始多管齐下,同时推动新航空动力、新机体材料、定向能武器(激光和高能粒子射线武器)及高超音速导弹等技术发展,“应该主动积极地推进技术进步,对新概念技术开展广泛的试验活动,一旦确定哪种技术是战场需要和有足够把握的,不管是防区外攻击还是高突防力武器,就迅速重点发展,形成改变战场规则的突破”。
在ECCT规划的“家族化”空战系统中,航程更远、载弹量更多、武器类型更多样、能从防区外对目标实施打击的空中作战平台是核心。该平台还应在速度、机动能力以及隐形性能等方面具备敌方不可比拟的优势。此外,基于太空和网络的作战系统也是“空战系统家族”不可分割的成员。格伦基维奇说:“要发挥空中作战平台的作战能力,必须得到实时侦察、目标引导、数据传输等领域的配合,而这些正是通过基于太空和网络的作战系统完成的。”另外,在自动化技术和网络传输技术的保证下,空中作战平台还能大大增加作战自主性,或与无人机组成作战编队,提高制空权的争夺效率。
不过,也有分析人士指出,无论是“多管齐下”地推动新技术发展,还是研制“敌方不可比拟”的空中作战平台,无疑都需要巨额的经费投入,这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显然是不合时宜的,几乎没有现实的可行性。与其说ECCT小组的研究是为了维持2030年后的美国空军战斗力,不如说是为目前的美国空军争取更多项目经费和拨款提供一个不轻不重的砝码。 张晓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