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4:焦点
     
本版列表新闻
     
2016年05月27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网上订餐平台如何让人放心?
姚丽萍
  传统的餐营企业申请营业执照,如果达标,执照上就会写明“餐营”;但当订餐、送餐服务从网下延伸到网上,那又是一种什么情形,食品安全监管如何向专业化方向转变?

  这不仅是市人大代表张辰一个人的困惑。别的不说,就说“饿了么”,这个在申城土生土长的网上第三方订餐平台。“饿了么,营业执照上写的是网络公司,还是餐营公司?”张辰说,对迅猛发展的网上订餐平台,如何清晰定位,对政府监管和人大监督,都是挑战,特别是大量依靠第三方平台入网餐营企业,更要分清有资质没资质,有证照没证照。

  近年来,本市实施食品安全最严监管制度,新型业态,特别是网络食品经营,更被纳入监管视野。

  迄今,市食药监局已对大众点评网、饿了么开展《食品安全法》普法宣讲,约谈存在问题的平台,委托第三方机构开展监测,督促其履行法律义务。新《食品安全法》实施以来,本市已对3家存在违法行为的网络订餐平台实施行政处罚,今年已组织对4万多户次入网餐饮单位资质情况开展全面清查。同时,本市鼓励网络订餐平台采集和应用政府许可监管数据,开发数据接口,1.7万多户餐饮单位的监督公示脸谱等信息已经上线。

  来自市食安委的信息显示,正在制定的网络订餐食品安全监管办法,对第三方订餐平台的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入网企业的标准体系,都有规范。“此外,订餐平台也要纳入信用监管体系,不排除黑名单制度。”市食药安委办副主任许瑾说。

  值得关注的是,政府不止要加大对网络订餐平台的监管力度,同时还将提升服务能级——政府数据主动向网络平台开放对接,也欢迎订餐平台向政府开放平台数据。而且,政府还将聘请专业网络监测机构,配合政府监测订餐平台,发现问题,督促整改,对入网食品企业,网上网下,一个标准。

  此外,市食安委还与卫计委合作,从冷藏到储运,制定网络订餐配送地方标准,目前国家尚无此类标准,上海将先行一步。

  本报记者 姚丽萍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时政·要闻
   第A03版:新民眼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民生速递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上海新闻
   第A11版:上海新闻
   第A12版:社会新闻
   第A13版:新民资讯
   第A14版:互动
   第A15版:中国新闻
   第A16版:中国新闻
   第A17版:国际新闻
   第A18版:国际新闻
   第A19版:国际新闻
   第A20版:文体新闻
   第A21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22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23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4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5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6版:财经新闻
   第A27版:艺术家具专版
   第A28版:夜光杯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连载
   第A31版:阅读
   第A32版:街拍/目击
   第B01版:军界瞭望
   第B02版:人物/军界瞭望
   第B03版:军界瞭望/战例
   第B04版:兵器/军界瞭望
   第B05版:新民法谭
   第B06版:新民法谭
   第B07版:新民法谭
   第B08版:广告
“流动摊贩” 源头安全才是关键
网上订餐平台如何让人放心?
匿名举报最高奖励升至30万元
新民晚报焦点A04网上订餐平台如何让人放心? 2016-05-27 2 2016年05月27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