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开放式创新:创新方法论之新语境”论坛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上海校园举办,聚焦新形势下开放式创新的新内涵。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原院长、管理学院教授朱晓明的新书《开放式创新:创新方法论之新语境》也同时发布。
开放成为创新的新内核
当企业全球化成为一个世界命题,不拘一格地运用来自公司内部和外部的创意和知识比先前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开放式创新与其他创新的不同在于“开放”,仅依靠企业内部资源进行高成本的创新已不合时宜,开放式创新超越了企业的边界。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战略学副教授陈威如认为,“开放式创新”首先就需要解决一个核心问题:企业是否愿意将自己完全开放?“企业发现一个市场需求,需要寻找解决方案,如果将这一需求公开,势必让竞争对手了解到自身的战略方向,而如果选择用很隐晦的方式表示,也会造成屏蔽。这一点对于新创企业尤为重要,如果不能做到完全开放,开放式创新只是空中楼阁,而有选择地开放,企业将面临很多挑战。”
如何开放也要讲求方法
要“开放”,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不易,尤其是对小企业。健医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曹白燕在论坛上提出想法代表了了诸多企业的担忧:大企业或许拥有能与众人分享合作的平台,可是小企业的生命可能只基于一个小小的最核心的东西,一旦开放出来,小企业便可能被灭,中型企业或被赶超,而不开放就无法进行跨界整合,这是一个难题。
暖游天下创始人兼CEO、中欧FMBA2014级校友赵元章表示,如何开放也要讲求方式方法,创业型企业不妨在掌握细分市场的核心资源后再开放。“以往的互联网创业更多是拿来主义,但随着中国移动互联网场景化应用的成熟,在模式上中国的创业者已经遥遥领先于周边国家。当你牢牢掌握好一个细分市场的核心资源以后,然后再做开放式创新,就可以引入更多的平台型的生态合作,对你下一步发展会有好处。”
在《开放式创新》一书中,朱晓明也给创新如何开放提出了建议。他将开放式创新定义为一种范式,即企业在提升其技术的时候,可以使用内部创意,也可以使用外部创新,就比如,科大讯飞、苹果和华为其实都是开放式创新的案例,很好诠释了开放式创新的三种模式,即由外而内的内向型开放式创新、由内而外的外向型开放式创新和将两者结合起来的耦合型开放式创新。
本报记者 马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