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3:中国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关键岗位涉案科研人员尽量不逮捕
~~~关键岗位涉案科研人员尽量不逮捕
~~~关键岗位涉案科研人员尽量不逮捕
~~~关键岗位涉案科研人员尽量不逮捕
~~~关键岗位涉案科研人员尽量不逮捕
     
2016年07月15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最高检:创新失误致损可不作犯罪处
关键岗位涉案科研人员尽量不逮捕
钟和
  本报讯 北京消息:昨天下午,最高人民检察院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关于充分发挥检察职能依法保障和促进科技创新的意见》(下称《意见》)。《意见》要求注重改进司法办案方式方法,特别提出慎重选择办案时机和方式,对于关键岗位的涉案科研人员,尽量不使用拘留、逮捕等强制措施。

  最高检新闻发言人肖玮介绍,《意见》要求,检察机关准确把握法律政策界限,办案中正确区分罪与非罪的“五个界限”:

  ■ 对于身兼行政职务的科研人员特别是学术带头人,区分其科研人员与公务人员的身份,特别是要区分科技创新活动与公务管理,正确把握科研人员以自身专业知识提供咨询等合法兼职获利的行为,与利用审批、管理等行政权力索贿受贿的界限;

  ■ 区分科研人员合法的股权分红、知识产权收益、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与贪污、受贿之间的界限;

  ■ 区分科技创新探索失败、合理损耗与骗取科研立项、虚增科研经费投入的界限;

  ■ 区分突破现有规章制度,按照科技创新需求使用科研经费与贪污、挪用、私分科研经费的界限;

  ■ 区分风险投资、创业等造成的正常亏损与失职渎职的界限。

  此外,《意见》要求切实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特别是对于锐意创新探索,但出现决策失误、偏差,造成一定损失的行为,要区分情况慎重对待。对于没有徇私舞弊、中饱私囊,或者没有造成严重后果的,不作为犯罪处理。要注重改进司法办案方式方法,特别提出慎重选择办案时机和方式,对于关键岗位的涉案科研人员,尽量不使用拘留、逮捕等强制措施;对于科研单位用于科技创新、产品研发的设备、资金和技术资料,一般不予以查封、扣押、冻结。   (钟和)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2016年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6版:2016年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7版:评论/随笔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大购网专版
   第A12版:财经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文体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18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9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0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1版:夜光杯
   第A22版:夜光杯
   第A23版:连载
   第A24版:阅读
   第B01版:新民法谭
   第B02版:新民法谭
   第B03版:新民法谭
   第B04版:广告
监管网络食品 “神秘买家”出马
国家防总:洪灾已致237人死亡
职工基本医保待遇将提高
最高检:创新失误致损可不作犯罪处
广告
新民晚报中国新闻A13最高检:创新失误致损可不作犯罪处 2016-07-15 2 2016年07月15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