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06:民间收藏/国家艺术杂志
     
本版列表新闻
     
2016年07月16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清代笔觇
魏咏柏
  ◆ 魏咏柏

  数年前,我在古玩街淘到一只清代青玉叶式笔觇,高0.8厘米,长14.5厘米,宽9.5厘米。笔觇为青玉质,有黑斑,叶形,并琢叶蒂及叶之卷尖。叶表面略凹,凹面很浅;叶底面雕筋脉纹,玉料上的黑斑疑为经火后留下的痕迹。此笔觇之形制显然受西域装饰风格的影响,碾琢简练而富于装饰性;其青玉质润而色稍黯,着墨之后应愈显清雅沉着。

  古人运笔除了可在砚上掭笔外,更备有掭笔之物,谓之“笔觇”。笔觇有瓷制、玉制、琉璃制、水晶制等。“笔觇”一词,最早出现于明代,明后期文房清玩的风气愈渐兴盛,其间文人竞相编书立作,论述文房器物。文震亨在《长物志》卷七“器具”中有“笔觇”条目,文云:“笔觇,定窑、龙泉小浅碟俱佳,水晶、琉璃诸式,俱不雅,有玉碾片叶为之者,尤俗。”从文述中,可知当时的笔觇是种小浅碟,片叶造型,材质有陶瓷、水晶、琉璃与玉石。屠隆在《考盘余事》中,一共列举了45种文房器具,笔觇排在第8位,可见笔觇在当时文人心目中的地位。

  那么,为何有“笔觇”这个名称呢?原来这是文人的雅气所致。觇,系看、窥看之意,《淮南子·俶真训》:“其兄掩户而入觇之。”创造一个精致的东西让毛笔窥看,这便成了笔觇。依据文氏《长物志》的描绘以及实物遗存,可以断定,笔觇是片叶造型的好看的浅碟,以陶瓷居多。

  到了清代,笔觇发生了材质与造型上的变化。材质由陶瓷、玉石类,改变成更具应用功能的砚石,尤其追求石中名品,如端石中的鱼脑冻、蕉叶白、天青,歙石中的罗纹、眉子、金星等,所以它们的观赏性和收藏价值常常要胜过实用价值。同时,笔觇的造型也发生了变化,由原来的花色浅碟状,演变成不事雕琢,打磨细腻的砚式素面状。

  在使用功能上,笔觇似乎不用单列一项,因为在砚台上也可以掭笔匀墨,感觉用不着专门用具,可见古代文人器不厌精、类不厌细的文房用品追求。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社会新闻
   第A06版:2016年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7版:广告
   第A08版:文体汇
   第A09版:文体汇/动态
   第A10版:动态/文体汇
   第A11版:文体汇/聚焦
   第A12版:夜光杯
   第A13版:夜光杯
   第A14版:阅读/连载
   第A15版:广告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B01版:金融城
   第B02版:封面人物/金融城
   第B03版:金融城/股市大势
   第B04版:理念分享/金融城
   第B05版:家装专版
   第B06版:基金纵横/汇市金市/金融城
   第B07版:福彩专刊
   第B08版:家庭理财/金融城
   第C01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C02版:艺术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第C03版:国家艺术杂志/文化时评
   第C04版:音乐时空/国家艺术杂志
   第C05版:国家艺术杂志/海外传真
   第C06版:民间收藏/国家艺术杂志
   第C07版:专版
   第C08版:艺林散页/国家艺术杂志
鞋拔的内涵
作家靳以送给友人的唐宋画集
胭脂红地扒花盖罐梅瓶
清代笔觇
新民晚报民间收藏/国家艺术杂志C06清代笔觇 2016-07-16 2 2016年07月16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