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调研显示,多数患者不了解或不重视自身的过敏情况,常有“误把过敏当感冒”或“不把过敏当病治”等判断误区。更有患者认为过敏不是病,“忍一忍”就过去了,不需要寻求医生的专业意见,有时会导致原本的疾病恶化,甚至诱发其他并发疾病,影响个人健康。
诱发过敏反应的物质称为过敏原,以吸入式(如花粉、螨虫等)和食入式(海鲜、牛奶等)为主。但过敏成因复杂,除常见外界因素外,遗传因素亦不容忽视,因此到医院进行特定的检测才能进行针对性的治疗。有些患者的过敏性疾病是由遗传、免疫等因素共同导致的,发病原因较复杂,需要去医院进行专业检查,才能够保证治疗效果。
确认自己的过敏原并避免与之接触是避免过敏反复发作的第一步。及时就医,根据病情不同针对性地进行规范治疗。寻求专业医生的建议,并进行有效专业的治疗亦是抵抗过敏的关键所在。
目前抗组胺药物是针对过敏性疾病的主要用药。市场上的口服抗组胺药物主要分两代,第二代口服抗组胺药品具有较轻的中枢镇静作用,较少引发嗜睡等反应,对工作和学习影响较小。常见的第二代抗组胺类药物包括氯雷他定、咪唑斯汀、西替利嗪等。 邹鑫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