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改革创新
贯彻国家战略
为推进“十三五”顺利开局,上海市人大常委会牢牢把握新发展理念内涵和转型发展形势,增强工作责任感。根据全年任务重、项目多、难度大的实际,分解提出92项任务,明确党组成员分工和责任部门,重点立法项目建立由常委会副主任和副市长共同负责的“双组长制”,统筹各方资源共同破解难题。
上半年,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共举行4次会议,审议9件法规草案,表决通过其中的6件;听取和审议2项专项工作报告和1项执法检查报告,任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84人次。
今年以来,上海市人大常委会的各项工作与全市重大改革措施密切呼应。6月23日,《上海市推进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条例》正式表决通过,明确了中心建设的总体目标,推动邮轮产业、通用航空发展,并引入负面清单制度。此举对于上海贯彻国家战略,对接“一带一路”,加强对海运、航空枢纽建设的法制保障,积极营造国际化、规范化、法制化的航运营商环境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上海市人大常委会还加强对关系本市创新发展重大立法问题的调研,赴全国人大沟通中国(上海)自贸试验区三年到期后的法制保障问题,研究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立法,推动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建设。
上半年,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代表大会主席团交付的13件代表议案,推动有关方面认真做好国防动员、艾滋病防治、寄递安全、绿色建筑、房屋使用安全、土地资源保护等地方立法前期准备。同时,主动衔接国家和上海市“十三五”规划纲要,深入调研中长期地方立法需求,为制定下一个五年立法规划打好基础。
对公众利益负责
聚焦“补短板、促改善”
认真推动《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条例》的宣传引导和贯彻实施,社会信用立法取得阶段性成果,为网络订餐“定规矩”,开展“全面控烟”立法调研……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提升城市管理水准,一直是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履职的重要内容。
上海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殷一璀强调,做好人大工作,要更好服务全市大局,着力推进深化改革、创新驱动发展、民生改善、社会治理创新、补短板等全市重点工作。
今年3月下旬以来,上海开展道路交通违法行为大整治。为固化整治成果,常委会提前介入《道路交通管理条例》修订工作,积极探索地方立法空间,争取全国人大支持,为推进常态长效科学管理提供法制保障。
6月,上海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30次会议通过修改 《上海市燃气管理条例》的决定,明确全市推进瓶装燃气的统一配送。这一进步,源于上海市人大代表的不懈努力。3年前,黄浦区露香园燃气站遇到了10万人的“用气烦恼”。上海市人大代表成秋燕为此专门提交代表建议,上海市人大常委会人事代表工作委员会举办代表建议工作研讨班,促进代表与承办单位深入沟通、增进理解。今年上半年,瓶装燃气所涉安全与便民的“两难”问题终于得到妥善解决。
今年上海市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期间,朱鸿召等18位代表在议案中提出,针对商品住宅小区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建议地方人大修订《上海市住宅物业管理规定》。这一议案被大会确认为正式立法案。
针对复杂敏感问题反复推敲,上海市人大常委会三次审议《急救医疗服务条例》,妥善平衡患者期待和医疗供给的关系,拟就推进急诊分级救治、支持紧急现场救护、加强急救医疗队伍建设等做出规定。
夯实工作基础
健全代表履职体系
如何让立法机关听到最“接地气”的声音?建立基层立法联系点,是上海市人大常委会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提高本市地方立法质量的一项重要举措。首批10个深入街道、企业、法院、协会、创业服务中心等的基层立法联系点,将成为立法社情民意的汇聚点、法治文化的“播种机”和展示人大制度的“窗口”,为上海“十三五”发展创造更好的法治环境和社会环境。
就道路交通管理和公共场所控烟立法中的难点问题,常委会组织560多位代表进社区听取意见,与驻区单位和居民群众等交流互动,阐释立法意图、吸纳可行建议,增强全社会法治意识。
今年以来,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做好换届选举的法律准备和组织准备。调研各区县换届新情况新需求,及时修改《区县和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直接选举实施细则》,审议通过相关决定,决定设立上海市区县乡镇选举工作委员会,创制性起草并通过了《区县和乡镇人民代表大会工作的若干规定》,强化区县乡镇人大在基层国家政权建设、基层民主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目前,上海已有10个区人大常委会设立了69个街道人大工委、77个乡镇人大设立了办事机构。
互联网时代,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在新平台的建设上脚步不停。继去年改版升级“上海人大网”和推出“上海人大微信号”后,今年元月,上海市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期间,一款专为人大代表定制的手机应用“上海代表履职”——“移动履职”APP也新鲜出炉。通过APP平台,人大代表一年里做了什么一目了然,常委会工作报告上代表履职的具体数量不再“毛估估”,能够多角度、全方位分析代表履职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