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4:要闻
     
本版列表新闻
《上海市道路交通管理条例(修订草案)》上午提交审议——~~~
《上海市道路交通管理条例(修订草案)》上午提交审议——~~~
《上海市道路交通管理条例(修订草案)》上午提交审议——~~~
     
2016年07月25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海市道路交通管理条例(修订草案)》上午提交审议——
从严治乱,让城市交通秩序回归
姚丽萍
■ 『电子警察』的增加提升了执法管理效能本报记者 张龙 摄
  截至2015年底,申城机动车实际保有量达430多万辆,各类非机动车总量突破1600万辆,注册机动车驾驶员650多万名,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每月处罚各类交通违法行为达100万起以上。

  1997年,《上海市道路交通管理条例》实施后,于1999年、2000年和2001年作过三次修订。面对新型道路交通违法形态不断涌现,面对交通安全和交通拥堵的严峻形势,道交条例修订,势在必行。

  今天上午,《上海市道路交通管理条例(修订草案)》提交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31次会议审议。从严治乱,让城市交通秩序回归,是这部地方立法的鲜明价值取向。

  本报记者 姚丽萍

  提高执法效能 及时送达违法信息

  维护交通秩序,警在法在,警不在法还在,要靠每个交通参与者的内心自觉,也要靠技术手段支撑。伴随技术发展进步,俗称“电子警察”的交通技术监控设备日益成为道路交通执法的主要手段。

  2013年以来,本市以每年700套的速度加快建设“电子警察”。2015年,利用“电子警察”非现场执法共查处交通违法行为622.7万余件,同比增加近30%。其中,针对高峰时段社会车辆违法占用公交专用道,采取公交车车载“电子警察”和固定式“电子警察”相结合的执法模式开展严管、严处。目前,全市公交专用车道“电子警察”已近300套。“十三五”期间,本市将继续保持每年新增700套“电子警察”建设规模,严查机动车滞留路口、违法变道、违法停放,提升执法管理效能。

  为此,修订草案提出:“电子警察”记录的道路交通违法行为,公安机关调查核实无误后,应当及时录入道路交通违法信息管理系统,向社会开放提供查询,并通过邮寄等方式将处理通知送达机动车所有人或者管理人。

  违法行为人、机动车所有人、管理人应当自处理通知送达之日起15天内,到公安机关接受调查、处理,公安机关认为违法事实清楚,可以依法作出行政处罚决定。

  此外,机动车所有人、管理人和驾驶人应当定期查询违法记录,如果已登记的通讯地址、电话等联系方式发生变更,应当在变更之日起30天内向公安机关备案。

  市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审议认为,“电子警察”的记录与当事人知晓之间,存在一段时间差,为提高执法效能,保证执法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建议根据公安部《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理程序规定》,明确对“电子警察”记录的道路交通违法行为,公安机关除了通过邮寄等方式送达处理通知之外,还应当通过手机短信等形式,在第一时间“点对点”告知车辆所有人或者管理人。

  同时,还有必要建立接受违法处理的信息催告、机动车所有人或管理人联系方式网上登记、变更和确认制度,以确保相关信息及时准确送达机动车所有人或管理人。

  逾期尚未处理

  可以申请强制执行

  目前,当事人接到交通违法行为处理通知书,却迟迟不去处理,不罕见,这是一线交警执法遇到的突出问题之一。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本市有5起以上交通违法逾期不处理的机动车,每月超过10万辆;个别机动车违法行为逾期不处理的数量超300起。

  市人大常委会立法问卷调查表明,近80%的人大代表和市民赞成处罚这种妨碍行政执法程序的行为。鉴于道路交通违法行为的种类多,情节轻重及逾期原因不一,有必要对处罚种类和幅度研究完善。同时,市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审议认为,鉴于当事人逾期不履行道路交通违法行为处罚决定的不在少数,建议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在法律责任中增加相关条文,明确行政机关应当依法督促当事人自觉履行行政处罚决定,若逾期不履行处罚决定,行政机关应当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不能花钱了事

  行为纳入信用平台

  市人大常委会对一线执法民警调研显示,违反交通法,在一些法律意识、规则意识淡薄的机动车驾驶人眼里,结果不过就是“花钱买方便”而已。法律规定的财产类处罚,对这一类当事人缺乏威慑力,乃至“逆行”“乱变道”等交通违法行为屡禁不止,严重危害交通安全和秩序。

  一线执法民警建议,既然“能花钱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那么,要解决此类不良驾驶习惯造成的交通乱象,就不能“花钱了事”。

  为此,条例修订草案运用经济手段,将道路交通违法行为与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费率挂钩,在保险周期内,若有多次或者严重道路交通违法行为记录,就会提高保险费率。

  同时,维护交通秩序,“信用手段”也将被调动起来。今后,有哪些交通违法行为将被列入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修订草案列举的四种情形涉及——

  ● 机动车驾驶人在一个记分周期内实施道路交通违法行为,累积记分达到12分;

  ● 实施道路交通违法行为,依法被处以暂扣机动车驾驶证或者机动车行驶证、吊销机动车驾驶证、拘留等行政处罚;

  ● 由他人替代记分、替代他人记分,或者介绍替代记分;

  ● 发生交通事故后逃逸。

  市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审议认为,道路交通违法行为的种类多、情节轻重不一,建议对纳入本市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的交通违法情形,广泛听取公众意见,充分论证,提高合理性及公众接受度。

  此外,条例草案还应完善“公众意见采纳机制”,除了管理部门主动听取意见,公众就相关管理事项提出意见建议后,交通主管部门和公安机关应当及时研究和答复,以便更好体现“市民参与”原则。

  与此相关,市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建议立法完善“举报奖励机制”,促进社会参与,明确公众举报交通违法行为的途径和方法,并对举报人予以适当奖励。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2016年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7版:2016年夏令营热线特别报道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中国新闻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文体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16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8版:夜光杯
   第A19版:夜光杯
   第A20版:阅读/连载
   第B01版:康健园
   第B02版:康复/康健园
   第B03版:康健园/保健
   第B04版:互动/新民健康
   第B05版:军界瞭望
   第B06版:人物/军界瞭望
   第B07版:军界瞭望/战例
   第B08版:兵器/军界瞭望
   第B09版:新民环球
   第B10版:论坛/新民环球
   第B11版:新民环球/博览
   第B12版:社会/新民环球
从严治乱,让城市交通秩序回归
整治交通违法要和“十罚九不足”作别
让行,不止是礼仪
新民晚报要闻A04从严治乱,让城市交通秩序回归 2016-07-25 2 2016年07月25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