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白鹿原》是陈忠实生前认为可以“垫棺作枕”的书。小说以陕西关中平原上素有“仁义村”之称的白鹿村为背景,讲述白姓和鹿姓两大家族祖孙三代的恩怨纷争,反映了中国近半个世纪天翻地覆的变化。但并不是被改编成电影、舞台剧、舞剧、电视剧秦腔、连环画等每一个版本他都满意。唯有陕西人艺改编的这台话剧,是最得他心的作品。2006年,北京人艺首次把《白鹿原》搬上话剧舞台,林兆华导演,濮存昕、郭达、宋丹丹领衔出演的强大阵容备受观众追捧。十年之后,作为小说故事“发源地”的院团,陕西人艺挖掘本土优势,创排出别具特色的陕版《白鹿原》。
陕版《白鹿原》沿用北京人艺版编剧孟冰的剧本,并邀请总政歌剧团国家一级导演胡宗琪担任导演。在大量的裁选、增删、压缩、集中之后,最后全剧冲突沿着两条主线展开。一条是围绕土地、亲族的争斗和妥协,在白、鹿两家二代人之间展开,代表着数千年承袭的秩序运行,既仁义又冷酷,既堂皇又包裹着见不得人。第二条是社会变迁带来的对秩序的冲击,包括田小娥所代表的人性对权力的挑战,白、鹿二代人对父权的挑战等等。它们互为表里,相互扭结,从血缘、亲族关系衍化并扩展到更广阔的社会,折射出传统乡土社会的内部挣扎和外部不调。
全剧以全陕西演员阵容,地道陕西方言呈现,并配以古朴苍凉的秦腔、老腔,展现苍凉大地上的时代变迁。原剧本33个段落缩减了4个段落,时长从北京人艺版的近3小时压缩为2小时15分钟,不仅结构更为紧凑,情节也更加清晰。导演巧妙运用古希腊戏剧中“歌队”的方式来交代原著庞大的人物线和主体事件。村民在扮演剧中人的同时又担任旁白,在叙述中高浓度、快速地推进剧情发展。“别人选演员都会看演的像还是不像,我们选演员只看是还是不是”,导演说,“从每个字的口音、每个肢体表达的角度、哪怕是内心奔腾外表平静的一个眼神甚至是骨子里带的气质,给观众呈现的都是原上人的原貌。”